分期买车利息多少才合法?

如题所述

一、分期买车利息多少才合法?

1、银行车贷:银行汽车贷款利率通常是在5%-12%之间,贷款一年的利率在3%-6%之间,也就是说贷款5万元,一年的利息大约为1500-3000元;

2、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在金融公司贷款通常会有一些定期免息活动,但在汽车4s店中会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在收取利息的前提下,利率大概在8%-12%之间,如果贷款5万元,一年的利息大约为4000-6000元;

3、信用卡分期还车贷的利率与分期期数、贷款金额、分期利率有直接关系。

二、车贷利息超过多少算违法

法律分析:车贷属于金融贷款,金融贷款利率超过36%才属于违规。当车贷利率小于等于24%,这个利率是司法保护区。而24%-36%这个区间属于自然债务区,比如说当事人根据贷款合同,要求保护这个区间的利息,是不给予法律保护的。而贷款利率超过36%,超过的部分属于无效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应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的,人民不予支持。

三、分期买车利息要多少

两年内是无息,超过两年是4点多

四、买车分期的利息是多少

车价首付款=现款购车价格×(首付比例30%—80%)

首期付款总额=首付款保险费

贷款额=现款购车价格—首付款

月均付款以五年期为例,

计算公式为:每期还本金额=贷款本金/还款期数

每期应还利息=上月剩余本金×贷款月利率。

1、银行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6.666%,2年期-3年期6.71%。

2、首期付款总额=首付款必要花费商业保险。

3、购置税=购车款/(117%)×购置税率(10%)。

4、上牌费用:通常商家提供的一条龙服务收费约500元,个人办理约373元,其中工商验证、出库150元、移40元、行驶证相片20元

5、车船使用税:各省不统一,以北京为例,北京9座及以下客车480元/年,9座以上客车540元/年。

6、交强险:家用6座及以下950元/年,家用

7、常规保险合计均折扣为77%。

8、车辆。

9、全车盗抢险:新车购置价×

10、玻璃单独破碎险:进口新车购置价×0.25%,国产新车购置价×0.15%。

11、自燃损失险:新车购置价×0.15%。

12、不计免赔特约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20%。

13责任险保险费×20%。

14、车上人员责任险:每人保费50元,可根据车辆的实际座位数填写。

汽车总价9000三年期。

银行月利息是0.5025%,贷款月供1917.43元。

金融公司利息0.615%,贷款总额70423.92元,元。

高额利息0.9%,贷款总额74036.52元,月供2056.57元。



注意事项

买车是否贷款,这要看车主的资金情况。在被行相关人士多少都有贷款买车,不但可以让资金不够意的汽车,也可以使一些虽然资金足够却另有用途的市民腾出一部分本来会垫在车价里的资金用于发展。但是,由此产生的利了。

毋庸置疑,“免息、免手续费”让原本很多买不起车的人有了购车冲动,然而,这种超值性价比背后的问题却让很多人考虑不周,有汽车信贷从业人士认为,消费者在贷款购车时必须注意三点:

第一、在享受了商家“零利率免息贷款”后,是否还可以享受车价优惠。

第二、日前市场的车贷手续费在4%~7.5%的区间内,是否免了利息提高了手续费。

第三、一般购车利率是按银行基准利率收取,是否免了手续费,利息会在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同时,由于选择了贷款,新车保险必须“上全保”,会产生较大的保费支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购车分期付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车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6-14
买车分期付款的利息是否合法,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
1、利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贷款利率有不同的规定,通常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率会在这个范围内浮动。
2、合同是否明确。在签订购车合同时,利息的计算方式、还款期限等信息都应该清晰列明,以确保消费者了解所有费用。
3、是否存在附加费用。除了利息之外,还应关注是否有其他隐藏费用,如手续费、保险费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还款总额。
扩展资料:
了解合法的利息范围,可以通过查询当地金融监管机构发布的利率信息,或者咨询银行和金融机构。同时,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所有条款,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