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互评与自评的评价

如题所述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互评与自评进行评价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摘 要】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操作性不足,难以推广。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三者进行有效评价。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互评与自评提高学生评价能力,促进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一、“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评价方法的提出 目前,对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的评价方法尚未形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这些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进行评价。例如,孙有平等提出的评价系统,以及唐时虎提出的根据学生在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或权重过大,操作复杂,或缺乏区分度,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学生评价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评价能力存在不足,表现为评价标准不一,态度、结果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积极的评价态度,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以及教师未充分传授评价技巧。 (二)原因 学生评价能力不足的原因复杂,但主要可归结为四点:缺乏积极的评价态度,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自我、同学和教师三维的评价修正机制,以及教师未有效传授评价技巧。 三、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策略 为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1. 正反对比策略:明确技术评价标准,通过对比正确与错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评价标准。 2. 范评引路策略:教师示范评价,引导学生掌握评价时机和方法,提高评价水平。 3. 评价点拨结合策略:教师或学生对评价进行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完善评价。 4. 自评习惯策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 5. 互评尝试策略:鼓励学生尝试互评,提高评价准确性,增加评价勇气。 6. 评价考核策略:将评价内容定量化,以书面形式进行,作为评价的依据。 四、学生评价能力的提升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良性互动 通过以上策略,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提升,运动参与度增加,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这种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有平,罗达勇,陈宏.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成绩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与使用[J].体育学刊,2004,11(2):104-106. [2]唐时虎.对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成绩综合评价系统的再思考——兼与孙有平等同志商榷[J].体育学刊,2006(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