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到处都是战争。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参军呢?

如题所述

有的是被迫参军。有的是自愿,毕竟那时候不想现在,说不参军就不参军的。那时候平民很没有人权的。那时候各路诸侯每攻下一坐城池就进行“一光政策”就是强光,钱财 粮食 物资 男丁 只要有用就会强过来以加强自己的实力。男丁不参军就杀。家人也受牵连。
男丁不主动参军也会在城池被攻下时被迫参军,所以时间长了,平民就会在征兵的时候 比较 主动的参军,这样就算自己死了 家人也会好过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2
这个嘛,三国时期的战争并不多,主要是司马家族的统一战争和诸葛亮的北伐。由于三国大多使用曹操时期的屯田制,使得农民半农半兵。蜀国当时的总人口也就一百多万,居然有一次北伐出动了近30万人,基本国家的男劳动力全部动用了。

我估计你问的应该是东汉末年吧。
当时的兵源主要有三个渠道:私家军。黄巾起义后,地方的势力都自己组织力量防卫,这股力量在起义被镇压后并没有解散,而是逐渐汇入割据势力的手中。比如袁绍、曹操、刘表等。
叛军。战争年代,投降了的人是得不到回家种田的机会的。比如曹操在剿灭山东黄巾的同时将其投降者纳为己用;孙策在江东越打越强也要靠投降的军士当炮灰。
流民。大规模的战争必然引发大规模的流民。刘备兵败当阳,当时还有实力参与赤壁、瓜分荆州,就是因为他手下除了千余士兵外,还有几万流民。曹操在中原重整秩序,东征西讨,靠的是他实行屯田制得到的无数流民做兵源。
总体归纳,在那个时代,不是想不想参军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活命的问题。
第2个回答  2010-03-02
不是有一句诗叫“若个书生万户候?”,就是说哪个书生有封万户候的呢?所以东汉后期出头有两种,一是让别人推举(如什么孝廉),一种是打仗去建功立业。那么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就去参军,去封候,光宗耀祖。(当然如果是有谋略的人,有治国才能的人,像“鬼谋”贾诩,诸葛孔明等就不要去参军了!)
那么像张辽,徐晃等这批将领都是从小基层做上来的,因为他们出身时,家里的地位不高,无权无钱的,没人推举。而像曹操,袁绍这一类人就不用去太多的基层,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是以领导的身位来的,因为他们这一类人的祖先都是做大官的。
再有,当军的人应该是有工资拿的,不是我们现在的义务兵。一般都叫招募兵,给这些人一点钱,或者是号召他们来投军。所以刘备的手下有一个叫糜竺,这个是个大富人,现在的李嘉诚都可能比不上他的资产,他一直给刘备提供钱。而东吴方面,则是鲁肃也是个大富人,所以东吴的成就都有他的钱的功劳。
第3个回答  2010-03-03
其实这都是演义中虚构的,三国时期并没有那么多人,是演义为了衬托气势,而虚构的
第4个回答  2010-03-01
参军有饭吃 有的也是被强制的 这和当时的兵役制度有关!还有就是 黄巾起义后 皇帝昭告天下 各地方长官可以自行招募兵马镇压起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