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大蛇z宁宁

宁宁的历史背景

  丰臣秀吉的糟糠之妻通称「宁宁」,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据说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於祢」或「祢祢」,在此为统一称呼,暂且以过往的通称「宁宁」来浏览她的一生。
  宁宁生于1549年(出自日本史事典),年幼时到姑父浅野长胜家当养女。浅野家是织田信长的步卒头目,当时丰臣秀吉也是个小步卒身分,双方同样住在尾张清洲城邑。
  浅野很中意秀吉,在宁宁十四岁那年,让宁宁嫁给二十五岁的秀吉。基于这缘份,令长胜的子孙于日后成为安艺广岛四十二万石大名家门,可见长胜当时并没看错人。日本史上的著名事件「忠臣藏」主角赤穗浅野家,正是长胜的后嗣之一。
  婚礼于永禄四年(1561年)八月举行,过程非常简素,只是在浅野家茅草屋内的泥地铺上木板和草席,两人对饮交杯酒而已,证婚人是秀吉的同事前田利家、阿松夫妻。利家虽然比秀吉小一岁,但这时跟阿松已是婚后第四年,所以就婚姻历来说,算是秀吉的前辈。
  永禄四年,正是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击败今川义元的第二年,也就是织田信长自一名默默无闻的地方豪族跃升为受人瞩目的战国大名那个时期。
  之后,秀吉受到信长青睐,腾捷飞升。婚后十三年,秀吉三十八岁,宁宁二十七岁那时,秀吉已成为近江琵琶湖长滨城(滋贺县)十二万石大名城主身分了。在织田信长所有家臣中,秀吉是继明智光秀之后第二个成为城主身分的人。
  成为城主身分的秀吉,由于宁宁迟迟无法生孩子,便开始惹草沾花,弄小纳妾。身为正室的宁宁当然很不高兴,她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女子,何况她跟秀吉在当时算是非常罕见的自由恋爱夫妻,怎麼可能吞得下这口怨气?
  两年后,信长的安土城竣工,宁宁准备了贺礼前往安土城向信长道贺。这时,宁宁可能向信长抱怨了丈夫的种种风流行为,结果,信长于日后写了一封致谢信给宁宁,信中特别提到:

  「致弥弥:
  你送来的礼品实在太丰盛了,要回礼也回不了,所以这次就不回礼了,算我欠你的。许久不见,在我印象中本就是十分的美丽的你,现在已经是二十分的美人了,像你这样才貌兼备的美女,藤吉郎还一再抱怨有所不足,实在是胡言乱语。你们家那只秃头老鼠(秀吉)是再怎么找也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如你一般的妻室了。所以,你尽可大放宽心,开开朗朗的做你的正室(当然要有偏房才称得上是正室),要有主妇的风范,不要被人讥讽你善妒。照顾老公是妻子的任务,你可要有大家风范地尽到责任。你可以把这封信拿给秀吉看……
  信长」
  这封信给了弥弥很大的支持,以后经常用这封信来向秀吉炫耀,但她也不得不在实质上做出让步。
  这封信不是后人小说家或说书人创作的架空资料,而是货真价实的史料,由此可见,织田信长不但是位一飞冲天的伟人,也是位尊重女性地位的男人。不过,带著贺礼去向信长道贺新城竣工的宁宁,看来也不是个普通妻子,竟然敢在庆喜筵席上向董事长(信长)诉说丈夫(总经理)包了几个二奶之事,而且那个好色的丈夫并非一般的薪水阶级小员工,而是辅助信长统一天下,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哪。
  不知是不是信长的这封信安抚了宁宁的醋劲,自此以后,尽管秀吉依旧到处猎艳,宁宁却不再跟侧室争风吃醋,一切充耳不闻。
  婚后二十一年,信长过世,秀吉成为信长的后继者。第三年七月,也就是宁宁三十八岁那年,秀吉操纵朝廷由武家升任为摄政关白,而宁宁也被尊称为「北政所」。「北政所」本来是历代摄政关白第一夫人的尊称,自从宁宁登上这个宝座以来,日本史上的「北政所」便成为宁宁的专用名词。
  宁宁四十一岁那年,朝廷又封她为从一品官位,对女性来说,这是可望不可求的最高官位。以宁宁的个性来说,她或许不怎么在乎这种官位,然而在老百姓眼中看来,她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不可动摇了。虽然秀吉那时已有数不清的侧室,而且所有侧室都是出身高贵的大家闺秀,只有宁宁出身贫贱,却没人会否定她的第一夫人的存在价值。
  而秀吉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茶茶」,但也不会因为如此便忽视宁宁,反而处处把这位糟糠之妻捧上天。例如茶茶生下丰臣秀赖后,秀吉让儿子称呼生母茶茶为「母亲大人」,称呼宁宁时则是「大母亲大人」,而且在写给宁宁的信中,也明确说明「在我喜欢的女人中,茶茶是次于你的女人」。秀吉的意思是说,他再怎么宠爱茶茶,茶茶的地位也永远敌不过宁宁。又例如1590年攻打小田原城时,秀吉召唤了茶茶到阵地歌舞作乐,那时也是拜托宁宁下令让茶茶赴战场。
  太阁立志传中的宁宁虽然夫妻俩同样出身贫贱,但秀吉对自己的出身家门怀著不能自拔的自卑感,晚年让书记撰写自传《关白任官记》时,故意在文章内表明自己的母亲是中纳言公卿的女儿,在朝廷内侍奉天皇时怀了孕,生下的正是自己。秀吉的意思是,他其实是天皇的私生子(当然完全是一派胡言)。宁宁却完全不隐瞒自己的出身家门,在侍女面前跟秀吉聊天或吵架时,都用尾张方言,有某侍女留下记录说,因为双方都用方言,所以没有人听得懂关白夫妻俩到底在吵些什么。
  一五九八年三月十五日,秀吉在京都醍醐寺举办了生前最后一场大规模的赏花宴会,正室和侧室当然也各自乘著豪华轿子参加宴会。这时的轿子入场顺序也在事前便订好了:
  第一顶:北政所(宁宁)。
  第二顶:西丸夫人(茶茶)。
  第三顶:松丸夫人(京极龙子)。
  第四顶:三丸夫人(织田信长的女儿)。
  第五顶:加贺夫人(加贺大纳言前田利家的女儿)。
  第六顶:大纳言殿夫人(前田利家的妻子阿松)。
  除了前田利家的妻子阿松是例外,其他都是秀吉宠爱的正室及侧室,而各位夫人的轿子入场顺序也正表明了秀吉对各位夫人的宠爱程度。宴会途中,发生了「抢酒杯事件」。简单说来,便是秀吉喝下第一杯喜酒后,将酒杯传给宁宁,宁宁喝毕后,打算传酒杯给下一位夫人时,结果茶茶和松丸两人竟吵起架来,争著要喝第三杯。不用我明讲,大家也知道吧,茶茶和松丸表面上虽然只是抢酒杯而已,其实暗地是在抢侧室夫人地位。最后还是宁宁聪明,临机应变,发挥了第一夫人的魄力,将酒杯传给前田利家的正室阿松,不但当场解决了侧室争宠问题,也向众侧室以及陪臣显示了第一夫人的威严。
  赏花宴会两个月后,秀吉一病不起,该年八月十八日撒手尘寰,享寿六十二。而跟秀吉当了三十七年夫妻的宁宁,此时也已经五十二岁了。
  秀吉死后,宁宁跟茶茶开始敌对起来。说是敌对,其实并不正确,对宁宁来说,茶茶的年龄相当于自己的女儿,何况秀吉在生前把正室和侧室的地位分得一清二楚,茶茶从未也不敢轻视宁宁的存在。祸根是家臣。
  以现代用词来形容的话,丰臣秀吉算是暴发户,身边没有代代相传的死忠家臣,因此秀吉过世后,丰臣家臣集团便分裂为二。一是尾张派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这些老功臣是自秀吉还未登上龙门之前,便随同秀吉在战场出生入死一直守护秀吉的武官派;另一则是秀吉成为近江长滨大名之后才登用的近江派,这边是擅长经营领地的石田三成、大野治长等文官派。
  随著秀吉的地位愈高,武官派也愈被冷落一旁。秀吉过世后第二年,茶茶和秀赖搬进大阪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大饼继承人,而扶助秀吉成为天下人的糟糠之妻宁宁,则落发为尼迁居至京都三本木。在外人看来,等于茶茶凭藉儿子秀赖赶走了宁宁,而武官派追随宁宁,文官派则追随茶茶,如此一来,彼此间不发生冲突才怪。
  躲在一旁当黄雀偷笑的人正是德川家康。家康以秀赖的监护人为由,住进大阪城西丸,表面上看似在辅助茶茶,暗地里却孜孜向宁宁的武官派伸出援手。之后便是「关之原合战」,石田三成派组成西军向家康率领的东军挑战。按理说,宁宁这边的武官派应该站在西军那方,然而,他们却加入了东军,福岛正则甚至主动成为东军先锋队。
  「关之原合战」只打了半天便决定天下的关键球,正是本来归属西军的小早川秀秋。若非小早川临时倒戈,从背后袭击西军,家康的东军也不可能轻而易举便夺得天下大饼。这个小早川秀秋正是宁宁的外甥,秀吉曾收他为养子,或许当时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地位,没想到秀吉最后又转念把关白地位让给自己的外甥丰臣秀次。而茶茶正是在这时期生下了秀赖。
  既然有了亲生儿子秀赖,那么,对秀吉来说,不管是宁宁的外甥小早川或自己的外甥秀次,二者都是绊脚石。因此秀吉先把秀秋送进小早川隆景(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之五县霸主毛利元就的三男)家当养子,其次再以谋反之由让外甥秀次切腹,并杀死所有相关亲人。总之,倘若当初是秀秋继承了关白地位,后果大概也跟秀次一样。
  本来是丰臣秀吉家臣的武官派和小早川为何会归附家康这方的东军呢?不用说,幕后指使人当然是宁宁。「关之原合战」之后,丰臣家自二百万石的天下人沦落为六十万石的大名。换句话说,是宁宁扶助丰臣秀吉成为天下人,但最后也是宁宁让丰臣家走上没落之途。 宁宁是个聪明的女性,她明白茶茶与秀赖母子必定敌不过家康,因此曾受家康之托当使者,进大阪城劝导茶茶母子以臣下之礼归附德川幕府。假若茶茶母子当时首肯,丰臣家便极有可能以大名身分一直维持家门直至幕末时代。然而,傲骨的茶茶最终还是决定与儿子焚于大阪城内。家康虽然灭了丰臣氏,但是宁宁却以善终而退,她晚年落发出家,据说还经常受到家康的照顾。
  站在女人的立场来看,我也很难判断出孰是孰非。宁宁和茶茶这两个女人,虽然同样是丰臣秀吉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却因个性和生长环境迥然不同,末路也就分岔为阳关道与独木桥。只是,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说,最大的分歧点应该在於宁宁没生过孩子,而茶茶是人母身分。假如宁宁生了孩子,她或许也会选择跟茶茶同样的晚节之路吧。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98792.html?wtp=t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3
丰臣秀吉的糟糠之妻
这里面说的很详细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792.htm
第2个回答  2010-02-03
猴子的女人
第3个回答  2020-06-27
丰臣秀吉的糟糠之妻通称"宁宁",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据说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於祢"或"祢祢",在此为统一称呼,暂且以过往的通称"宁宁"来浏览她的一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