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如何清理保养

如题所述

  一、 游泳池水消毒
  游泳池水消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游泳池便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场所。游泳池中水温相宜,是伤寒、副伤寒、痢疾、肝炎、急性结膜炎、脓疱病等致病菌的适宜生长环境,肝炎病毒、脑炎病毒往往是通过水的途径来传播疾病游泳池水的消毒一般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所采取的消毒方式须具有强烈的灭菌作用,能迅速而大量地杀灭细菌,即在30秒内消灭99.9%的微生物;
  2、灭菌效果应有合理的延续时间,能使游泳者带入池中的新的污染作用被有效地控制住;
  3、对游泳者的粘膜,皮肤必须无刺激性,而且不会使空气中存有不良气味;
  游泳池
  4、剂量必须容易控制,并能用简单的方法迅速测定水中药剂的存在量及其效果;
  5、在考滤一切有关因素的同时,在基本投资和运输费用方面必须具有合理的经济性。
  最常用的是氯消毒法。氯在水中可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会扩散到细菌的表面,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菌内部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环了细菌中的某种酶的系统,这样使最后导致细菌的死亡。
  氯消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消毒过的池水中,可根据需要保持适当的余氯量,这样便可在池水使用过中,对不断地受到人体污染的池水持续地进行消毒作用。一般游泳池水的余氯量要求为0.4—0.6mg/1,另外,为了既保证消毒剂效率,又不能引起设备和游泳池表面腐蚀,要求游泳池中水的相对酸碱度即PH值保持在7.4—7.6。
  氯消毒通法中常用的有液氯、次氯酸盐。液氯优越性在于简便、费用低,能杀死许多细菌、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为防止霍乱和伤寒的流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极易向外泄漏的有毒物质,贮存、使用必须注意安全,次氯酸钠溶液是常用的强力杀菌剂、高效氧化剂和优良漂白剂,在国内各界得到广泛应用。与其它消毒剂相比较,次氯酸钠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消毒效果,并且安全、无毒,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用途十分广泛,是国内氯系消毒剂中理想的、制取方便且安全方便的高效消毒产品。其有效氯含量为12.5%—13.5%,并十分不稳定,易分解,不能久存。
  对消毒剂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到杀生能力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对水处理常用的四种消毒剂即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氯胺、臭氧而言,从杀菌能力看,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液氯>氯胺;从稳定性看,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液氯>臭氧。由此可以看出,次氯酸钠是一种消毒效果优良而且较稳定的消毒剂,它不但可用于各种水体消毒处理,还可用于其它卫生消毒。次氯酸钠发生器与几种消毒液的特点对比:
  1、次氯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高,消毒时从水中挥发的很少,几乎闻不见气味。而采用液氯消毒时,操作不当时部分氯气从水中逸出,气味较大,需要一定时间停池排气通风,次氯酸钠消毒则不需要停池,这样就延长了开池时间,可边游泳边消毒,灵活性大,随机性好,约束因素少。
  2、液氯运输困难、不易储存,且液氯属剧毒物,对人畜有很大危害,特别是长期操作的人员,容易患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3、次氯酸钠氧化、脱色、去臭、去味效果显著,可明显的改变水的色度、臭感,不与氨、氮及含氮有机物反应。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它不会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胺、氯酚、三氯甲烷等有机氯化物。对水中的致癌物、有机毒物具有较强的氧化降解作用。
  4、次氯酸钠杀菌广谱、高效,对病毒、芽孢等具有较强的杀灭能力,用量少,接触时间短,效果好。实践证明,次氯酸钠非常适合于游泳池水消毒,杀灭给水传播的各种病毒病菌、微生物等。
  5、次氯酸钠对水中的藻类生长具有杀灭及抑制能力,在投加次氯酸钠后,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繁殖的藻类。
  6、次氯酸钠发生器产生的是液体,因此稳定性好,安全、无危险隐患,投加方便,易于实现定比投加。而二氧化氯发生器由于产生的是气体,稳定性差,投加量难控制;若投加过程中出现故障,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7、次氯酸钠发生器各项技术指标国家均有标准,而二氧化氯发生器却属于非标产品,用户无法对购进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
  8、二氧化氯发生器是电解饱和食盐水而产生综合消毒气体,实验表明二氧化氯气体含量偏低,只占8-10%。再有二氧化氯发生器是采用隔膜电解,过滤隔膜是一种渗透膜,容易堵塞,需经常更换,在电解过程中还要人工排碱和排淡电解液。次氯酸钠发生器是无隔膜电解,无换膜之劳,也不需排碱和排淡电解液,工人劳动强度不大。
  游泳池
  9、二氧化氯的投加是用水作运输载体加入到待消毒水体,这无疑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次氯酸钠可以直接投加,不需水作载体。
  10、次氯酸钠的吨水处理费用约为0.02元,而二氧化氯的吨水处理费用约为0.05元。
  总之,对于游泳池水消毒来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法高效、低耗、安全可靠,是消毒剂产品的理想选择。
  二、 游泳池水混凝处理
  “游泳池池水水质标准”规定游泳池水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游泳池水因泥沙、粘土、藻类、微生物及某些有机物引起水质混浊,为降低池水的浑浊度,必须对池水进行混凝处理,即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将水中小颗粒的浑浊物进行吸附,使其凝聚成大的颗粒,最后产生沉淀,沉淀物通过过滤器排出池外。
  三、 游泳池水除藻处理
  游泳池的水温一般在20℃—30℃之间,非常适合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如不定期进行除藻处理。池水会变成墨绿色,严重的还使池水浑浊度增大,池底发黑并出现臭味。这种情况下,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加入消毒剂,第二加入除藻剂,第三加入絮凝剂,第四加强循环。
  四、水处理工艺流程
  游泳池水相对来说是一种易处理中水,游泳池的水处理分为两个部分,即游泳池的循环水处理和溢流回用水处理。
  一般采用以下工艺流程。 对于原游泳池循环水采用直接过滤后投加消毒剂处理,消毒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液,由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备提供。而游泳池溢流水,只要循环管道设计没有缺陷,避免了由于系统缺陷造成的浪费用水,这样就只有正常范围内的溢流水。对于正常的游泳池溢流水,如要处理,就先进行混凝处理,再经过滤、游泳池循环水泵,然后再加药消毒、最后进入游泳池。主循环过滤罐的滤料一般采用石英砂,其寿命长,过滤藻类效果很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小型游泳池的水质管理

  小型游泳池大多属家用型,其日常维护工作的关键内容是水质管理,即有效保持水质。在理论上,小型家用游泳池同大型公共游泳池一样,它的水质应该达到国家颁布的《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但限于家庭条件,难以进行全面的水质监测,因而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2.1 防止藻类生长繁殖

  藻类属于极微小的植物,有上百种不同的类型。藻类能在水中迅速繁殖,首先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导致pH迅速上升,进而随着死亡的藻类消耗水中的氧气,一天之内就会使清澈的池水成为死水一坛。空气中的孢子、草坪和泥土的冲刷物进入水体会带入藻类,暴雨过后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

  通常在水中有足够余氯的情况下,藻类繁殖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专用的除藻剂结晶硫酸铜极易溶于水,能抑制藻类生长,并使水呈现蓝色。值得一提的是:不应在家庭泳池中洗浴,以免严重污染水质。

  2.2 控制细菌病毒污染

  为了控制有害的细菌病毒污染,必须在池水中合理投加消毒剂。对于家庭用户,最常用的消毒剂有溴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

  溴和氯一样能杀灭细菌、病毒和藻类,并能起到氧化作用。单质溴在室温下是红棕色的液体,用于泳池消毒的是颗粒状的含有溴和氯的甲基化合物。在循环系统中加入这种化合物,进而分解出次溴酸和次氯酸。溴消毒的费用高于氯消毒,但其适用的pH范围较广。在软水条件下,宜采用溴作为消毒剂,其浓度应保持在4~6 mg/L。

  次氯酸是主要的消毒剂,它的作用机理是:①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系统;②通过氧化作用消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次氯酸的来源有次氯酸钙或氯气。次氯酸钙是氢氧化钙吸收氯气后形成的颗粒状物质,为稳定的化合物。次氯酸钙投加到水中以后会释放出氯气,因而可以用作泳池的消毒剂。投加次氯酸钙会使水中的钙离子浓度和pH升高,这对于使用软水的游泳池是有利的。应有足够的加氯量,使池水中的余氯保持在0.4~0.6 mg/L。

  当池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时,会出现NH2Cl,NHCl2及NCl3的混合物。这是由氯分子同池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发生反应而产生的。这样就失去了消毒作用,特别是NCl3会使池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只有进一步加大氯投加量,才能使NCl3分解,此时水中的氯浓度不再持续上升,只有等NCl3分解后才会继续上升,即专业上所谓的折点加氯。

  当游泳池连续一段时间未能补充足够的新鲜水时,水中的氰尿酸(Cyanuric Acid)含量过高,还会出现氯锁定现象,即氯主要以2个或3个氯分子联合体的形式存在,从而失去了消毒作用。对于氰尿酸达到多少浓度时会发生这种情况尚未定论,一般认为其浓度在160 mg/L左右时氯锁定效应最为明显。池水发生氯锁定以后,加大氯投加量可以缓解这一情况,但长久之计是补充更多的新鲜水。

  另一方面,氰尿酸可以起到氯稳定剂的作用,它在水中保持在较低的浓度是有利的,可以避免阳光中的紫外线消耗水中的余氯。通常以颗粒物的形式投加到水中,也可以在二氯联合体或三氯联合体溶解到水中的过程中产生:氯联合体分裂为单独的氯分子,同时产生氰尿酸。因此,如果泳池中投加了氯联合体,就不需要额外投加氯稳定剂。然而,当使用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作为消毒剂时,就需要投加氯稳定剂。应当注意避免把上述物质在干燥的状态下混合,那样会有危险。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在池水中一次投加超量的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形成较高的氯浓度,抑制藻类生长和降低难闻的氯仿气味,还能够破坏聚集在一起的有机污染物。此外,一次性通入过量氯气,使池水中的氯浓度达到10 mg/L左右,可有效防止细菌和藻类繁殖,家庭泳池可每周一次进行这样的处理。

  2.3 保持池水的透明洁净

  水的透明洁净可以采用可溶性固体总量(TDS)这个指标来反应。TDS指会在池水中发生聚集的带有电荷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当池水蒸发或没有加入足够新鲜补充水的情况下。这种物质难以被肉眼看见,但由于其导电性会腐蚀泳池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水泵、管道、过滤器等。这些物质通常以氯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存在:长期使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会导致氯化物的聚集;定期投加硫酸铝和硫酸氢钠等物质会导致硫酸根浓度升高。周期性地反冲洗和及时补充新鲜水是控制TDS的最好办法。

  2.4 稳定池水的pH

   pH反映池水中的H?+或OH?-浓度,《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规定的池水pH范围为6.5 ~8 .5。为了保护泳池合理运行,泳池的使用者应当密切关注这一指标是否达标,采用简单的试纸就可以测出水的pH。为了稳定池水的pH,应当投加专用的稳定剂使得池水的pH保持在合理范围。

  同时要关注另一个同pH密切相关的指标:总碱度。 总碱度反映了水体pH变化的难易程度。如果总碱度低于80 mg/L,则pH的稳定性不够,容易波动;总碱度高于200 mg/L时,pH的稳定性过高,难以进行调节。池水的pH应具有合理的稳定性,既可以调节又不会产生过大的波动,因此总碱度应保持在合理范围。此外,高的碱度和高的pH会导致水体混浊并形成沉积物;过低的碱度会使设备产生腐蚀并引起泳者身体不适。

  2.5 调节好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应当适中,过高则会在池壁上出现聚凝体,过低则会侵蚀池壁的砂浆。

  硬水是指水中的钙离子浓度超过250 mg/L并且碱度高于150 mg/L。硬水中的pH相对稳定,但不应该采取提高水硬度的办法稳定pH。对于硬水水源应当在补水口设置软水器进行预处理。

  软水的碳酸钙浓度小于50 mg/L或氯化钙浓度小于30 mg/L。软水中的pH难以保持稳定。消毒剂采用次氯酸钙有助于提高水的硬度。
第2个回答  2014-03-30
一般:每天晚上洒下硫酸铜和漂白粉,杀藻杀菌;清晨吸尘,捞取水面漂浮物,加点清水就可以维持半个月。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3-30
专业的水处理过滤设备,然后一个月彻底换一次水,每天早晚专用的消毒剂消毒~
第4个回答  2014-03-31
有专用水下清理机,一般每月清理一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