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的读书笔记

主要是好词、好句、好段
顺便出60题填空(以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为内容)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
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
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
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
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9
《西游记》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儿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

★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举世无人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
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三藏离鞍下马,又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1.《西游记》,长篇_______小说,是______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___________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3.全书_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________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7.猪八戒又叫_________,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_____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_________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
8.沙僧也叫________,原为天宫中的___________,被贬下界,在________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_____。
9.白龙马原是__________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_________。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_____________上。
10.“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具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1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_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______。
1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_____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______,法名是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
1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大闹______、真假______、三借_____。
1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
15.《西游记》全书共______回,孙悟空自号______
16.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第______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列举简述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
2.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4.<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海底两万里》
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 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把成千成万散布在地上的软体动物的美丽品种,环纹海扇,海槌鱼,当那贝——真正会跳跃的贝,洼形贝,朱红胄,像天使翅膀一般的袖形贝,叶纹贝,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践踏在我的脚底下,我心中实在难受,实在惋惜。但是我们不得不走,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的飘在水中。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3、( )是一名( )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 )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 ),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 )。

6、鲸鱼用( )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

7、潜艇的主人是( ),他会说( )种语言,分别是( )。

8、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 )材料做的,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 )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 )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 )做的。

9、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 )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 )万法郎。

1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

答案:

1、《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

2、(诺第留斯)(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小(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结果)(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3、(尼摩船长)(反抗压迫)(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

4、(儒勒?凡尔纳),(法)

5、(康塞尔)(《海底的秘密》),(尼德?兰)。

6、(肺)(鹦鹉螺号)。

7、(尼摩船长),(四)(法、德、英、拉丁)。

8(大叶藻)(贝壳类的足丝)(鲸的触须)(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

9、(12000)册,(200)

10、(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鹅掌菜)
第2个回答  2010-02-17
《名人传》
伟大的心灵犹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而当云翳破散的时候,他威临着人类了。
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一个上去顶礼。在那里,他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罗曼罗兰

“富人享有特权者,僭越了艺术的专利权。他们依了自己的欢喜,立下艺术的标准。在离开穷人的时候,艺术变得贫弱了。”不靠工作,而生活的人所感到的种种情操,较之工作的人所感到的情操要狭隘的多。现代社会的情操可以概括为三:骄傲,肉感,生活的困倦。这三种情操及其分枝,差不多造成了富人阶级的全部艺术题材。它使世界腐化,使民众颓废,助长淫欲,它成为实现人类福利的最大障碍,而且它也没有真正的美,不自然,不真诚,是一种造作的肉的艺术。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
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
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
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
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