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4.1消毒内镜采样
4.1.1采样方法:
4.1.1.1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4.1.1.2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4.1.2 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振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4.1.3 计算:两平皿平均菌落数×20
4.2灭菌内镜及附件
4.2.1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脑室镜等。
4.2.2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
4.2.3采样地点:生物安全柜、手术室、无菌室等。
4.2.4采样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涂抹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4.3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血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病菌生长。
4.4增菌:SCDLP(金葡、铜绿假单胞)、 葡萄糖肉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SF(亚硒酸盐增菌液)、GN(志贺氏增菌液)、乳糖胆盐发酵管。
4.5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5. 结果判定
5.1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5.2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5.3 内镜结构复杂,关节多、孔道细长 (2--6英尺,直径 几毫米),
5.4.使用时, 易沾挂血液、黏液、组织、排泄物等。
5.5.胃镜在应用后,可有105-1010cfu/mL的生物负载。
5.6.支气管镜在清洗前, 平均负载为6.4×104cfu/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