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核心内容是?

a。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b保持经济增长的基本平衡
c保证充分就业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可以多选,但是核心内容好像是单选

政府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核心内容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基本平衡

宏观调控主要任务还包括: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增长的基本平衡。

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央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区间的下限,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区间的上限。只要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就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把政策着力点放在定向调控上,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区间调控的思路下,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出台结构性减税、普遍性减费、定向再贷款、定向降息和降准等措施,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和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的协调较快发展。较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第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从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三阶段是从90年代初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至2020年左右,中国将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初步信息化。从一系列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构成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要想继续发挥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使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要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该理论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关系中,但它所揭示的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其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的再生产仍是适用的,它给我们诠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量平衡观和结构平衡观。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告诉我们,中国无论如何不应该去工业化。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占领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已经来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产业价值链上制造的战略地位将变得与研发和营销同等重要,发达工业国家正在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势。如果我们产业升级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反倒有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新型工业化需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产业制高点。我国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等七大领域24个重点方向。这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中国必须在这些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的生产体系,才能以大国的姿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第三,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价格是市场的核心,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价格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央《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年10月以中央28号文印发,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就价格工作出台的专门文件。文件明确了到2020年价格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及重点任务,是下一步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制定出台《推进价格机制改革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年)》。

1,简政放权,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2,锐意攻坚,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3,用好杠杆,为调结构、降成本服务;4,强化监管,政府定价行为和市场价格行为进一步规范;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为主线,充分发挥价格机制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推进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清理规范不合理收费,健全成本价格监管制度,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更大贡献。

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形成反映产业和企业真实效率的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运行的指针,合理的相对价格体系能够反映各个产业的效率高低,有效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价格体制改革开始的,但目前还有一些重要产品价格没有市场化,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利率等的价格改革还有待深化,相对价格体系还不尽合理,因而难以显示产业和企业真实效率的高低。所以,走效率提高引导结构调整之路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第四,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增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首要的战略选择就是加快经济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总量有效需求的最大化。为此,应继续实行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完善经济发展战略,注重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能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三应实施创业促进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辟创业园区等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有组织地促进劳务出口,鼓励国内厂商参与国际竞争,对外承包劳务工程项目。

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最终要落脚到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上。为劳动者提供与现代技术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进而减少结构性与技术性失业,应成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国民素质的方向。为此,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在发展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改革中高等教育体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型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健康型人力资本水平;畅通就业流动渠道,提高迁移型人力资本水平。实践证明,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与人口素质提高,有利于减少因劳动力质量供求失衡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第五,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一。宏观调控第一是GDP增长目标,第二是通货膨胀目标,第三是就业目标,第四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各国几百年以来都非常重视,亚当斯密最有名的《国富论》,李嘉图最有名的《税负论》,都是两百多年以前发表的著作,有人认为《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基础,国富论的发表代表经济学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了。在此之前经济学可能是归在哲学里面,亚当斯密本身就是一个哲学教授。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著作里,都特别仔细的分析了在他们以前的所谓重商主义学派,他们认为顺差是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主要渠道。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分析了重商主义,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强调某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方面可能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另一个国家在另外方面也拥有自己的优势,李嘉图是从收支平衡的角度来论证这个道理。李嘉图、亚当斯密在很长一段时间通用的是金本位,国际收支在金本位上实际上是自动平衡的,因为有一个黄金的输入点和黄金的输出点。一个国家如果是贸易顺差,它出口的东西就比进口的多;如果出口和进口相等,相当于拿出口东西的换了进口的东西,价值上相等,也就没有顺差也没有逆差。顺差国出口多进口的少,在金本位下就要拿黄金付给我,黄金就流入了,黄金流入后,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的价格提高,意味着顺差国的竞争力就下降了。而逆差国要付给人家黄金去弥补自己的逆差,它的黄金存量减少,货币减少,价格就会下降,竞争力自动就提高了。金本位下有自动平衡国际收支的机制,它是通过顺差国和逆差国的价格水平调整来平衡的。逆差国的竞争力提高,明年就会多出口,顺差国竞争力下降,明年出口就会减少,这就是自动调整顺差和逆差的问题,所以整个国际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是稳定的、可持续的。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做出结论,他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寄生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呢?其实是一个经济的依据(当然还有垄断、政治寡头等因素,我今天只讲一个依据),他认为帝国主义的经济是“两头在外”,一方面帝国主义有殖民地,能源的供应要依靠它的殖民地,另外一方面是它的生产线生产了很多很多东西,但是其国内的市场非常有限,所以它的产成品主要依靠向国外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大循环,一旦某一天它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中断的话,它的整个生产都会受影响,如果出口出不去了,市场出现问题,它就要遇到大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列宁管帝国主义叫寄生的资本主义,离了别人你活不了,因为你是寄生的,所以你是腐朽的,所以你很脆弱,如果殖民地独立了你就没戏了,所以又称它是垂死的。

中国现在是出口第一大国,我们有巨大的顺差,全世界贸易摩擦的反倾销、反补贴有很大一块儿是针对中国的,所以国际收支平衡对我国意义很重大。要平衡才能够可持续,如何维持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如何处理好贸易摩擦,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

怎么才能平衡呢?在金本位下,有黄金的输入点和输出点可以平衡。在浮动汇率下,则有很多平衡的方法,比如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等等。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汇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反映了国与国进口与出口之间资源、能源、价格之间的比价关系。中国的汇率改革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是8.28元人民币等于一美元,维持了大概十年的时间。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到现在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34%,现在是6.09的水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2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8%,这就是说人民币从2005年以来对美元还是升值了。

我们是出口第一大国,是进口第二大国,我们每年进口很多的产品,包括几千万吨大豆和几百万吨豆油,还进口了很多的原油和天然气,这些产品都直接关系到民生。人民币升值使我们进口这些商品变得便宜了,比如汽油现在是将近8块钱一升,如果不升值的话可能要比这个还得高30%多。很多老百姓现在可以出国旅游或送子女出国留学,连中国游客出境购物也变成世界各国很抢手的了,从这一点看是老百姓也受益很多。但是为什么这些受益很少被提起呢?因为这些受益方是沉默的多数,比如说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受益方,它肯定是受益的,而出口企业就受损了,原来出口一美元能换8块多,现在只能换6块多。由于我们的出口体系又有很大的就业压力,所以你会听到很多声音在说人民币升值不好,人群虽小但是声音很大。

国际市场形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方针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总之,国际收支接近平衡,汇率接近平衡,是中国人福祉最大化的区域,顺差太大了不可持续,长期的离开均衡点不可持续而且也是在积累风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n/2012/0730/c83688-18624876.html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205/c1003-20433671.html

http://energy.people.com.cn/n/2014/0224/c71890-24450294.html

求是: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5-03/15/c_1114628953.htm

搜狐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bwdt/2016-03-01/doc-ifxpvutf3767771.shtml

MBA智库:

http://wiki.mbalib.com/wiki/%E4%BA%A7%E4%B8%9A%E7%BB%93%E6%9E%84%E8%B0%83%E6%95%B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4
  宏观调控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发达市场国家一般将宏观调控的目标定为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据此,可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规定如下:
  第一,调节总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国民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是总量平衡。但由于市场缺陷、人们的心理预期、经济环境决策失误等原因,国民经济常常会出现失衡状态,这就需要政府采取“逆风向而动”的经济政策,保持总量的基本平衡,缓解经济周期性所造成的经济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环境,治理通货膨胀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而自1998年以来,我国首次出现了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状态,物价下降、就业不足,因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总是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市场机制如果使资源更多地配置于高生产率的部门,就可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其速度相对缓慢。而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就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比较落后,为实施“赶超”战略,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此外,我国还应搞好生产力布局,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一定要适应我国国情,避免大起大落。事实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比微观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要高出许多倍。这就要求政府审时度势,既要刺激经济增长,又要防止经济过热。
  第四,广开就业门路,实施再就业工程。按凯恩斯的解释,失业分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只要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实施扩大就业门路和再就业工程,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宏观调控所要解决的重要的任务之一。
  第五,平衡国际收支。随着国际交往的密切,平衡国际收支也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状况严重失衡,势必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稳定。平衡国际收支的政策包括调整关税、汇率、出口退税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