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

如题所述

孔子认为富贵和仁德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首先,孔子承认富贵是人的合理欲望,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意味着人们有追求富贵的权利。同时,他也承认贫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因此,人们也有避免贫贱的动力。
然而,孔子强调,富贵和贫贱应该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获取。他反对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追求富贵,认为这样做的人“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同样,他也反对以不正当的方式摆脱贫贱。
最重要的是,孔子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君子都要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意味着君子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放弃仁德,即使是在匆忙或困苦的时候。
总的来说,孔子认为富贵和仁德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和谐共存的。他强调要用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富贵,同时始终坚持奉行仁义的道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30
《论语》富贵观念是孔子仁学的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富贵观。它既肯定富贵是基于自然情感的“人之所欲”,也要求谋求富贵时坚持遵“道”、循“义”、守“信”的原则。富贵具体可以分为君子富贵和小人富贵。富贵不是终极的人生目标,“富贵,然后学”,这为通达完善的人格和充实的精神提供了条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16
【原文】
4�6�1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原文】
4�6�1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