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什么叫对镜

如题所述

对境,故名思意,面对的一切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别的众生,或者是事,甚至一个情绪等等,都能称为对境。也可以叫“对机”,也就是看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什么人什么事而说,不能固执教条真理。

扩展资料:

藏传佛教法器类繁多,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些法器大体可以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袈裟、项珠、哈达等属于礼敬类;钟、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等属于称赞类;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等属于供养类;

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等属于持验类;护身佛、秘密符印等属于护魔类;刻有或者写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转经筒和幢、石等属于劝导类。

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传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5
对境就是你的心所执著、所攀缘的对像。简单讲,能引起你动念的外在都可以称为对境。
显教讲“能”和“所”,“能”就是你的心,“所”就是心所攀缘的对像,这个“所”和密宗讲的对境是一个意思。
比如听到一种声音,你喜欢听,听到另一种声音你不喜欢听,这声音就是你的对境。
吃一种食物,感觉好吃或不好吃,食物就是你的对境。
或者打坐时遇到一种境界,这也是你的对境。
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对境没有好坏之分,好坏是来自于心的分别。所以对于一个佛法修行者来说,当对境生起时,当下就要看住自己的心,对于对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自己的心不贪不染,当下就是超越、就是修行。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五根所取、五识所缘的五种对境。又称五尘、五妙欲境。即色、声、香、味、触。

(1)色境︰即眼根所见、眼识所分别的对境,包含显色(即颜色)和形色(即形状)两类。

(2)声境︰即耳根所闻、耳识所分别的声音。

(3)香境︰即鼻根所嗅、鼻识所分别的对境。

(4)味境︰即舌根所取、舌识所分别的对境。

(5)触境︰即身根所触、身识所分别的对境。

其中,前二境眼、耳二根之体必须与境相离,始能发生作用,故又称为不至境、离中知。后三境鼻、舌、身三根之体必须与境密接,方能产生作用,故又称至境或合中知。

此五境,以能垢染人心,故又称五尘。又因贪欲烦恼执之为净妙之境,故又名五妙欲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05
五根所取、五识所缘的五种对境。又称五尘、五妙欲境。即色、声、香、味、触。

(1)色境︰即眼根所见、眼识所分别的对境,包含显色(即颜色)和形色(即形状)两类。

(2)声境︰即耳根所闻、耳识所分别的声音。

(3)香境︰即鼻根所嗅、鼻识所分别的对境。

(4)味境︰即舌根所取、舌识所分别的对境。

(5)触境︰即身根所触、身识所分别的对境。

其中,前二境眼、耳二根之体必须与境相离,始能发生作用,故又称为不至境、离中知。后三境鼻、舌、身三根之体必须与境密接,方能产生作用,故又称至境或合中知。

此五境,以能垢染人心,故又称五尘。又因贪欲烦恼执之为净妙之境,故又名五妙欲境。
第4个回答  2016-01-02
对境,故名思意,面对的一切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别的众生,或者是事,甚至一个情绪等等,都能称为对境!也可以理解为感官所接触到的一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