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 人人皆可成佛 可为什么成佛的人这么少...

佛说 人人皆可成佛 可为什么成佛的人这么少...

  1.念佛往生问答:印光大师文钞选读.为何念佛人多,往生者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 虽高深玄妙, 圆顿直捷, 皆须断尽烦惑, 方可了生脱死。若断而未尽, 则尚不能了, 况完全未断者乎。唯念佛法门, 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 至诚念佛, 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 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 只求来生人天福报, 或不生惭愧, 常行不孝不慈, 不忠不义等事, 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 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 曾作诸恶, 今既念佛生大惭愧, 痛改前非, 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 儿女不依父母之教, 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 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文钞三编卷二·复郑琴樵居士书)

  世之念佛人多, 往生人少者, 一以不依佛教, 口说往生, 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 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 及瞎张罗, 预先抹澡, 换衣, 问事, 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 眷属不唯不助念, 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 事依俗见, 令亡人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文钞三编卷一·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今则放下万缘, 一心念佛。以果地觉, 为因地心。当必亲证念佛三昧, 临终定登上品。但办肯心, 决定成就。然世人念佛者多, 证三昧者甚少甚少。良由未能通身放下一念单提。故致心与佛难得相应也。座下之放下既真切, 决无不得之理。(增广文钞卷二·复法海大师书)

  汝所说往生者少, 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 即临终始念, 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 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 何能得生。此病根也, 不可不知。(三编·复李少垣居士书一)

  蕅生曰, 末世念佛者多, 成就者少, 无真信切愿故也。孟子论大丈夫, 须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世间法尚如此, 况求生净土, 超凡入圣之佛法乎。居士于贫病家累, 概置弗顾, 孜孜汲汲, 唯佛是念, 讥侮摧挫, 百折不回。卒之预知时至, 瑞相昭然, 足为生西之据。如来彻底悲心, 无问自说之净土法门, 真为末世众生出苦之捷径。但办肯心, 决不相赚, 古人诚不我欺。蕅生获与居士交, 实受其熏陶而起信。欣睹捷足之先, 勉抑人琴之痛。传之励俗, 亦以自警焉。(续编·傅春浦居士生西记)

  2.念佛往生问答: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出在发菩提心上吗?问: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否在大乘菩萨的菩提心性上出现了问题?

  答:可以这样说法,原因很多,这是一个原因。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这个心,这很重要。你看看四十八愿里面,十八愿是讲念佛,“一向专念”,十念必生,但是十九愿是讲“发菩提心”。我们在《无量寿经》专讲念佛的方法有两段经文,夏莲居老居士的本子,就是“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在这两品里面,我们读到,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还是一心三辈,最重要的两句话,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每一段都有这句经文,你就晓得这句经文是多么重要!

  “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所以有人就执着十八愿,日本人讲本愿念佛只讲第十八愿,没有讲十九愿,这是有问题的。跟《无量寿经》讲的不相应,《无量寿经》明明讲两句,他只要一句,发菩提心他不要,他专要一向专念,这个往生有问题。本愿是着重在四十八愿,这是正确的,但是决定不是四十八愿里头的一愿,其他的都舍掉,这错误。而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教导我们,都是《华严》里面的教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四十八愿里头任何一愿一定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多就是四十八,一就是任何一愿。任何一愿都要具足圆满的四十八愿,这就对。这才是净宗所讲的信愿行三资粮!不能执着一愿,舍弃其他的,那个不能往生。

  你想想看,依旧是严重的分别执着,这怎么行?所以这些我们经读多了,你就会明白,你就懂得。这往生净土一定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上也出了问题。我们念佛,心不清净,妄想太多,所以说是夹杂,严重的夹杂,功夫不得力。(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五 2006/6/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2
成佛的人是少,但并不像你所想像得的那么少。
首先我们应了解什么才叫成佛,曾有人打了个比方,大意是:“修佛前我见山是山,修佛过程中见山不是山,修佛成后又见山是山”。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农民,来到城里被人看不起, 回家后发誓要让看的起,结果他修佛了。当成佛后他又来到这个城市里,结果是什么呢?对了,还是被人看不起,只不过这次他不再生气,而是努力学习生活技能,“应无所住”,平平安安,平平淡淡的参与生活,体悟人生,享受人生。
现在知道为什么很少人成佛吧?,因为你看不见成佛之人,他就平平淡淡在你身边。
也许你会说,电视上怎么那么多佛教高手。哎!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法总是要人来宏扬的,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承。普通人成佛后,生活就是他的责任。两者只是生活的性质不一样,但其实的都一样,我们不能被外在的东西朦了双眼。有没有听过王力宏的那首歌:“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其实擦的不是一双眼,而是一棵心。
第2个回答  2009-11-01
人人都有这个潜质,并不是人人都能挖掘出来,有因缘的原因也有业障的原因,时间到了就成佛了,佛本人过去生也不只是做好人啊,他也是有案底的人,和我们一样,佛教的时间单位在轮回里可都是论劫的,他也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众生因缘成熟也能成佛,至于说为什么这麽少我只能说是大家伙儿习气太重了肯改正的已经很少了,能够正确改正的更少,能够正确改正又不堕落的少之于少,能够正确改正又不堕落又有智慧让他彻底了悟的人就是目前为止你的疑问了。

科学的说成佛多少都是个因缘,一球儿都是佛代代都是佛是因缘,一球儿办个佛都没有也是因缘,例如这一劫佛出世以前就是这样的。
第3个回答  2009-11-01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有三类众生是确定的,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佛:

1、只有被佛陀授记为菩萨的人,才确定必然成佛。
2、已经证悟圣道的圣者,最多7次轮回就可以解脱,确定不会成佛。
3、造下不善重业的人:
所谓的不善重业指以下六条: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分裂僧团、死前仍然有否定持戒或业报的顽固邪见,这样的人,下一世必定将堕入地狱,今生不可能证得禅那和涅盘。

其他普通的人都是不确定的。
第4个回答  2009-11-01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