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儿静脉输液不顺利,应怎样向家长解释?

没给小孩打上针,家长生气了,你要这么解释? 急!急!急1!

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改进方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度~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 @pagebreak@ 对儿科护理纠纷进行分析,认为儿科护理纠纷高发与儿科病人是特殊群体、儿科特殊的护患关系、家长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对治疗护理结果不满意、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有关。指出医院要建立高素质的儿科护理队伍,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是防范儿科护理纠纷的重要方法。 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材料: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圆圈。 方法: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将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此方法使用于:1.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2.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牢固;3.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外地摇晃,使针头滑出血管外。 体会: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的身心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患儿家长了解儿科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护理要求,促进护患间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因不理解、不配合而发生护理纠纷。面对没有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的患儿 不同民族、职业、文化层次 的家长,护士在与他们沟通时应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操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诚心和同情心,要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安抚家长的不理智情绪,家长提出疑问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对于脾气暴躁、无理取闹的家长,护士应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减少或消除其过激行为,防止事情扩大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努力使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1
没什么好解释的,越解释越让家长生气,因为问题出在你的身上,那就是技术不过硬,当护士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一针见血,如果连这也做不到,不怪家长生气。抓紧时间苦练内功吧,多说无益,相信你能成功,也祝你早日做到一针见血,让病人减少痛苦。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5-01
冬天体表温度低,静脉血管充血差,一二次差不上针是正常的,好好解释,西京医院儿科护士长曾给一5岁小孩插针7次。你很好了。加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