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后传》中提到三界,那三界?(是名词,不是具体地方)?

提示一下:有个幂界。

神话故事中常常出现的三界其实是:天界(也叫仙界)、人间界、冥界(也叫地狱) 就是成仙的、做人的、化鬼的。。。 天界: 佛教认为,人如果能够行十善业,死后将生天界享受快乐。与基督教的天堂不同,佛教认为:生入天界并不是永恒的,天人寿命虽然很长但也有尽头,之后还要进入轮回,堕回人间乃至地狱。 天人死前会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称为“天人五衰”。此外佛教亦认中国传统中的神仙、其他宗教的大能者,如耶稣、帝释天为天人。 道教《云笈七签》卷二十一“天地部”称,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层:(一)太皇黄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平育天,(五)元明文举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称为欲界。(七)虚无越衡天,(八)太极蒙翳天,(九)赤明和阳天,(十)玄明恭华天,(十一)耀明宗飘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虚明堂曜天,(十四)观明端靖天,(十五)玄明恭庆天,(十六)太焕极瑶天,(十七)元载孔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显定极风天,(二十)始黄孝芒天,(二十一)太黄翁重天,(二十二)无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乐天,(二十四)无极昙誓天,此十八天合称为色界。(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渊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宠妙成天,(二十八)秀乐禁上天,此四天合称无色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合称为三界,共计二十八天。三界之上又有四种民天:(二十九)无上常融天,(三十)玉隆腾胜天,(三十一)龙变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贾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称三清天。三十六为最高一层,称大罗天,与三清境合称为圣境四天。 三界、四梵天、圣境四天共计三十六天。 人间界:梵语manus!ya。音译摩■沙、末奴沙、摩奴阇、摩■史。指人所住之界域。乃六道、五趣、十界之一,又称人间界、人界、人趣、人道或称世间。印度原语与汉译之语,皆以复数来表示;盖人之欲真正为人者,必须与众人接触,谋众人之幸福,此亦大乘佛教菩萨精神之基础。又manus!ya 系自 manas(末那,即思考之意)语根衍生,即认为能思考者是人,此想法见于八正道第二之‘正思惟’,其所以特重般若(梵prain~a^ ,巴Pan~n~a^ ,睿智)与意识问题,即由此种佛教观点而来。 至于人之住处,即所谓须弥四洲,面貌各如其洲之地形,寿命则随各洲而互异。关于阎浮提之人寿,俱舍论卷十二有住劫二十中劫之说法。又人间受生之业因,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载,若行十不善业则生地狱,虽生人中则受诸难;若行十善业则生天上,若生于人中则能免诸难。[长阿含卷十八阎浮提洲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八、起世经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俱舍论卷一、法苑珠林卷五、玄应音义卷二十五] 冥界:据佛陀所说,地狱为六道之一,轮回者根据其业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狱不是永恒的,地狱中的有情(生命)虽受苦但亦有死亡的时候,到时会再根据其业决定下次往生的界别。 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地狱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是《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叙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成为宰相,却贪赃弄权,无恶不作,死后下地狱受尽酷刑,文中对地狱的种种情景,有非常精彩的描述。 中国在佛教未传入前的传统信仰认为,普通人死后亡魂会归于泰山之下,泰山神东岳大帝为冥界主宰。后来认为酆都为冥界入口之一。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事实上地狱只有十殿,每一殿有一阎王掌管,故有“十殿阎王”之称,十八层地狱即是十殿的第九殿——阿鼻地狱。中国人相信,通过冥币能够买通地狱中的小鬼,而免于较重的刑罚,而已故亲属的家人在农历十月初一或者清明节扫墓期间也会焚烧“纸钱”给“阴间”的亲属。
采纳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6
天界、凡界、冥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