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于一隅.是什么意思?

人们都说:心小的人,都是小人.可是,这两句话却相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所求可以很少,但气量宏大涵盖一切。小人所求可以很多,但志气却很狭小。

君子的为人志向不失其纯,仅在为人、为天下万民,可谓欲小,而为民为天下谋事,不存偏私利己之行,气量自大。

小人所谋无非利己,才能不胜所欲,自不免妄心难广,终日悒悒。且利欲之人,锱铢必较,不容有损,执于眼前得失,难成远大。

这一段话出自清代金缨所编的《格言联璧》。

这本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扩展资料

《格言联璧》,又名《格言合璧》,收集流传于世的格言。这些格言绝大多数都形成工稳的对偶句,骈偶句式,结构整齐,易诵易记,读来琅琅上口。语言准确朴实,含义明晰深沉,极少用典,可称为雅俗共赏的醒世恒言,令人玩味不尽。

《格言联璧》曾被其跋者称为“本世事为学问”,意思是说此书是从社会生活的实践入手,从人情世故中探索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无论什么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将受到启迪和激励。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类、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共11类。

金缨,清朝后期生于一个颇为富有的书香人家,浙江山阴人,生平不详。作者著这本书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

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因而其成书问世后即为宫廷收藏,流传民间,远播海外,成为影响深远、读者众多,历久不衰的蒙学读本。

典故

为人处世要有大气量

三国时东吴有一个叫张昭的老臣,虽然在孙策时期得到过重用,但他最终因为自己气量狭隘而未能拜相。

有一次,孙权大宴群臣,让诸葛恪给大家敬酒。诸葛恪就给大臣们一一敬酒,敬到张昭面前时,张昭已经醉了,就推辞不肯喝。诸葛恪仍劝他再喝一杯,张昭不高兴地说:“这哪里是尊敬老人!”孙权故意给诸葛恪出难题说:“看你能不能让张公理屈辞穷地把酒饮下,不然这杯酒你就得喝了。”

于是,诸葛恪对张昭说:“过去师尚父九十岁还能披坚执锐,领兵作战,不言自己已老。现在,带兵打仗,请您在后,而喝酒吃饭,请您在前,这怎么能说是不敬老呢?”张昭无话可说,只能把酒喝了下去,但是从此就忌恨上了诸葛恪。

因为气量狭小,张昭很难和别人搞好关系。自甘宁降东吴以后,急于立功,于是请求讨伐黄祖、刘表。孙权觉得可行,准备实施。张昭却不同意,甘宁很不高兴,反唇相讥道:“国家将萧何的丞相重任托付给你,你坚守职责而担心战乱,为什么还仰慕效法古人呢?”

孙权看到这种情形,赶紧劝说道:“兴霸,现今讨伐的任务,如同这杯酒,就交给你了。你尽管主领赶快谋划,如果保证打败黄祖,那么,凭你的功劳,又何必不满意张长史说的话呢?”

孙权虽然为二人解了围,但明显地站到了甘宁一边。从这件小事也看出,实际上,东吴众将不服张昭。后来,孙权果然任命甘宁为先锋讨伐黄祖,并大获全胜。

张昭虽为东吴重臣,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和特殊本领,有时还看不起人。东吴有大才者,一是周瑜,二是鲁肃,而他却不把鲁肃放在眼里,他说:“鲁肃虽然有点才华,可是不够谦逊,而且年纪太轻,处世经验不足,难堪大用。”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南下企图夺取江东众武将欲战,而以张昭为代表的文官却欲降。幸亏周瑜和鲁肃坚持,才在赤壁之打中战败了曹操。

除了直言忠谏外,在其他方面,张昭没什么才能,而且他因为气量小,处理不好与同僚的关系,也不能以德服人,所以若是拜他为相,东吴上下必会离心四分五裂,所以他到最后也没能拜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言联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一点意见,难登大雅之堂。

君子的为人志向不失其纯,仅在为人、为天下万民,可谓欲小,而为民为天下谋事,不存偏私利己之行,气量自大。

小人所谋无非利己,才能不胜所欲,自不免妄心难广,终日悒悒。且利欲之人,锱铢必较,不容有损,执于眼前得失,难成远大。

另:
古文中,“心”字可以有多种含意。或指能思考的意识,或指性情,或指心性,或指志向,或指意图,或指实心(即心脏),等等多种意思,需要在原文中从上下文进行分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04
此地的“心”理解为“私心”。这样整句话的意思就很清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