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理论和表现,具体一点啊

如题所述

日本的忧患意识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来自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即通常所说的“国土狭小、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灾害横行”等。这种忧患意识在日本无所不在。

第二种是来自社会压力的忧患意识。例如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目前公布的 " 日本 将来人口推测 " 报告显示 , 到2055年 , 日本人口将 减少至 8993 万人 , 其中老龄人口将达到 40%, 是目前的2倍。对于倚重人力优势的日本 , 这种压力的沉重与深刻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种是来自文化传统的忧患意识。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 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 , 结合自身的国情形成特有的文化传统。例如孔子 " 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 、孟子 " 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 " 的教诲等 , 似乎就是针对日本而言 , 使日本人受益极多 , 非常推崇。

扩展资料: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八国集团成员。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

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日本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探析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日本的忧患意识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来自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即通常所说的“国土狭小、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灾害横行”等。这种忧患意识在日本无所不在。例如,日本总是举国炒作能源紧张的话题,不少高收入的人却在一滴水、一度电上精打细算。今年夏天酷热,于是有人为了节电倡议空调不要低于28度,结果走到哪里都是28度,有的地方干脆将降温的按键用胶纸贴住,不让人动。其实日本几乎从来不停电,用电也无限制。日本这种忧患意识不仅是客观国情的“加工型”反映,而且是日本人认识、约束自我的思维方式的展现,是日本国民意识及价值观的基石。日本许多为人敬重的优点及令人厌恶的缺点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世纪 70 年代初 , 正是日本战后崛起、第一次 超过所有西欧列强、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 时 , 日本举国却并无 " 崛起 " 之类的议论。相反 , 更多人在谈论《日本沉没》。这是日本作家小松左 京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上册共售出 204 万本 , 下 册售出 181 万丰 , 作者由此获利 1.2 亿日元。而由小 说改编的同名电影 , 则获得约 40亿日元的票房收 人 , 观众累计达 880 万人次 , 震 动了东滴列岛。 一时间 ," 日本沉没 " 成为当时日本最热门的话题。30 多年过去 ," 弹指一挥间 ",2006 年日本经 济巳连续 5 年保持增长 , 许多λ都认为这是难得的 佳绩。但日本又重新拍摄《 -日本沉没》 , 新版影片 中电脑特技制作的地震和海啸场面极具现场震撼 力。 7 月 15 日起 , 该片在日本 316 家影院放映 , 上映 3 天即有 90 亿日元票房收入再次在社会上引起轰 动。与《日本沉没》同时代 , 还有小说《平成三十 年》、《日本封印》·等渲染日本危机的作品推出 , 呼唤人们的忧患意识。日本这种忧患意识的渲染\灌输由来已久。日 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经常向国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机 , 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 等 , 以激励国民奋发图强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日本的忧患意识中存在不必要的过度抑郁及排外情 结 , 有的甚至成为日本当年走上战争道路的间接诱 因 , 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日本在 " 崛起 " 时 , 往 往少见热火朝天的宣传阵仗和大张旗鼓的自我颂 扬 , 反而是愈加冷静、谨慎的自省与忧患 @ 可能这 就是日本经 ; 济不断克服种种困难 , 在历经 " 日元升 值 " 、 " 泡沫破 灭 " 、 " 平成萧 条 " 等之后 , 仍 能保持自身优势 的原因之一。近年来 , 日 本媒体的保守化浪潮日盛 , 政治上的膨胀令人侧 目。但在面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报道及评论方面 , 却 大都仍保持着近乎苛责的态度在新年社论等应该 " 鼓舞民心 " 的文告中 , 也是 " 警告 " 连连 , 不断 敲打着身经百战的日本经济。那些世界一流的日本 大企业 " 老总 " 们的自谦常使人忽略这其实是一 个年人均 GDP4 万美元的国度。当国际业界都认为 日本经济终于走出 10 年不景气 , 冀望其在亚洲一展 身手时 , 前丰田董事长奥田硕 ? 马上泼了一盆冷水 : " 日本要当亚洲盟一主 ? 没品格也没力量啊 !"" 照现 在这样 , 日本一定会沉没 !!'
其实 , 日本即使沉没也是猴年马月的事。将 这样的 " 远虑 " 作为 " 近忧 " 不断营造自己民族 的忧患意识 , 固然与日本经济界本身的成熟有关 , 但作为国民整体 , 与精英层的认知方式也是不无关 系的。特别是在整个国家形势较好 , 国民情绪偏热 町 , 日本精英层中总会有人发挥其 " 稳定阀 " 的平 衡作用。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 来自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 即通常所说的 " 国土狭 小、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灾害横行 " 等。这种忧 患意识在日本无所不在。例如 , 日本总是举国炒作 能源紧张的话题 , 不少高收人的人在一滴水、一度 电上精打细算。 2006 年夏天酷热 , 于是有人为了节 电倡议空调不要低于 28 ℃ , 结呆走到哪里都是 28 ℃ , 有的地方干脆将降温的按键用胶纸贴住 , 不 让人动。其实日本几乎从来不停电 , 用电也无限 制。日本人这种忧患意识不仅是客观国情的 " 加工 型 " 反映 , 而且是日本人认识、约束自我的思维方 式的展现 , 是日本国民意识及价值观的基石。日本 许多为人敬重的优点及令人庆恶的缺点都是以此为 基础的。
第二种是来自社会压力的忧患意识。例如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目前公布的 " 日本 将来人口推测 " 报告显示 , 到 2055 年 , 日本人口将 减少至 8993 万人 , 其中老龄人口将达到 40%, 是目 前的 2 倍。对于倚重人力优势的日本 , 这种压力的 沉重与深刻是可想而知的。再如周边各国对日本所构成的外在压力 : 朝鲜 的 " 核武 ",, 韩国的 " 反日 ", 俄国的 " 四岛 ", 中 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 都使日本难以安眠。而美国驻 军日本已 60 年 , 别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 但在政 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承受的综合压力 , 只有日本 人自己感受最深。也可以说在日本面对的所有外 来压力中 , 美国驻军是造成悲情最严重且最应予以 改变的 , 但它对于今天的日本又是带来利益最多并 最难改变的一项σ处于这样压力下的日本人 , 与虽 不够发达 , 但国际地位一直稳步上升的中国人相 比 , 忧患意识有很大不同。第三种是来自文化传统的忧患意识。日本在长 期的历史发展中 , 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 想 , 结合自身的国情形成特有的文化传统。例如孔 子 " 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 、孟子 " 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 " 的教诲等 , 似乎就是针对日本而言 , 使日本人受益极多 , 非常推崇。这种文化理念与上述客 观依据相契合 , 使日本的忧患意识不仅具有应对灾 难等突发性事件的功能 , 而且逐渐成为日本民族独 有的性格特征 ; 它不仅具有现实性品格 , 而且具有 很强的理论性品格 , 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稳定 性 , 即使在环境好转时也不会轻易丢弃。这是许多 虽有现实压力但无文化传统熏陶、 " 昕天由命 " 的 民族 , 或虽有文化背景但少现实压力、 " 坐吃山 空 " 的民族难以比拟的要充分理解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 不仅要挖掘其 现实及文化根源 , 而且更要探究日本近代化的坎坷 历程 , 这是最具日本特色的独有因素。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284452529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23
日本的学校(尤其是小学)每星期都会安排空袭和地震等防灾演习
第3个回答  2009-10-23
日本的明治维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