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中新课改教学课程进程的安排

如题所述

我省即将实施的高中新课改将带来哪些新变化?本报记者走访了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变化一:

增设实践、技术课学生选修有主动权

[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由过去基于学科本位的单层结构改为多层次复合结构。

[专家解读]

在此次新课改《实施方案》中,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总共设置了13至15个学习科目。

这些学习科目除了通常有的数学、语文、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增加了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

这些学习科目在模块设置上都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这种课程结构打破了学科本位狭隘的视野,更加重视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认知行为的相互影响和迁移,为学生选择学习提供了可能。

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既兼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照顾到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变化二:

引入大学学分制修满144分方可毕业

[实施方案]

新课改实施后将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课程方案中设计的学分管理是规定修习年限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专家解读]

同大学一样,新课改后,高中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模块的内容,通过相应考核,即可获得一定的学分。

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共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应该说“此分非彼分”,学分是描述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方式,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量以及学时,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新政策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但我省规定,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总学分不超过180学分。

变化三:

选课制不再分文理同班也可不同课

[实施方案]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都必须修习完成的课程,是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学生共同的基本要求。

河北省这次课程改革重新设置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现在“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教育理念新”、“教学管理新”、“评价理念新”这六方面的新变化。充分发挥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学、思、知、行”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河北省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将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习科目,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础机构。课程设置除必修、选修外,还增加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