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航站楼总设计师李俊瑞:关于设计 痴心依旧

如题所述

1973年,李俊瑞在北京延庆的一家制氧厂当钳工,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也没有图书馆,无人管束。那时候杂志封底还没有广告,他偷偷找了几本《深冷简报》,每日下班后,就着灰暗的灯光写写画画,这一画,就是几年。
1987年,李俊瑞骑着家里的自行车,每晚去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外交学院学习英语,街道边灯火敞亮,车游人行,吆喝声不断,李俊瑞穿行在人群中,他双脚蹬得飞快,从酷夏到寒冬,一年多的时间,从不间断。
2007年,夏,窗外灯影迷离,夜色沉寂,李俊瑞独自在电脑上作图,这段时间,白头发增添了不少,回家的日子也更晚了,几乎天天都到凌晨三四点,他倒觉得寻常,反正,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当然,成果也很显著,几天的时间,几乎独自一人完成了T3航站楼的构思。
很多年后,提起过往的情形,他轻轻说了一句,“我,有梦想!”
自讨“苦”吃:制氧学徒工的绘画梦
李俊瑞何许人也?
他是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国家奥林匹克场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诸多大型项目的室内总设计师,中国公共建筑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也是中国当代室内设计领域的拓荒者。
李俊瑞出生于“天子皇城”北京,祖上曾出过三个翰林,父亲是一位建筑师,舅舅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给年轻的李俊瑞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少年时的李俊瑞酷爱体育,尤擅短跑,是北京少年宫田径队的主力。
1971年,16岁的李俊瑞初中毕业,和800个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北京延庆的一家制氧厂当工人。
无人管束,也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师,甚至连纸和笔也不容易找到,李俊瑞还是坚持画画,他偷偷找了几本制氧厂的杂志,每日下班后,就着灰暗的灯光写写画画。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厂子也没有纸,就找了一本破杂志,叫《深冷简报》,那时候还没广告,所以封底是白的,就利用这一页白的。”
每日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都被李俊瑞用在了画画上。后来,家里人帮他找了一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权正环,李俊瑞利用每个月仅有的几天公休时间前往画室学习画画。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1977年10月21日,中国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就在当年12月,李俊瑞初闻这个消息,激动得难以言语。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最初,李俊瑞计划报考中央美院的油画系。授业老师权正环的先生,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李化吉看到李俊瑞很有天份,建议他报考中央工艺美院的建筑装饰系,并直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这正是祖国最需要的人才。”
从此,李俊瑞一心填报建筑装饰系。当时填报志愿可以填写三个学校三个志愿,李俊瑞只填写了一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装饰系!
和李俊瑞一起分配到制氧厂的800名毕业生中,只有他一人参加高考。报考当日,延庆大雪,雪花洋洋洒洒,天地白茫茫一片,李俊瑞艰难地走在没膝地深雪里,他有着几分激动,也有许多忐忑。
失败,来得如此突然。当时的中央工艺美院,相比其它的美术类院校,要多考一门“图案试”。对此毫无准备李俊瑞,最终满心失望地离开了考场。
李俊瑞决定寻找一位能指导自己图案的老师,再次高考。李化吉带他拜访曾当过梁思成和林徽因助手的常娜莎!在常娜莎的指导下,李俊瑞的图案水平突飞猛进,这一次,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离开工厂时,和李俊瑞一同下乡的800个同龄人为他送别,李俊瑞站在中间,男男女女都围着他,气氛有些沉闷,不少人在现场落泪,离别是伤感的,更伤感的是从此各不相同的命运。
李俊瑞的领导,制氧厂的车间主任,望着这个曾经在自己手下的年轻人,心绪复杂,他用力地拍了拍李俊瑞的肩膀,说,“小李,以后你要坐了汽车,别忘了我们。”
“翻山越岭”:夜空下的骑行人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艺术类院校之一,吴冠中、常沙娜、雷圭元、范曾等一批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奠基人在这里授学,李俊瑞在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各种知识,毕业后,他如愿进入到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李俊瑞参与到很多大型项目的设计中,北京昆仑饭店、北京城市宾馆、北京保利大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当时拥有中国顶尖的建筑设计师,其“严谨”的作风深深地影响了刚刚步入设计行业的李俊瑞,他们在国外的一些经历,也令李俊瑞心驰神往。
面对国内刚刚起步的建筑装饰行业,他逐渐意识到,要想成为最顶尖的室内设计师,唯有出国留学这一条路。
离开熟悉的北京,抛下稳定的工作,远离父母,前往陌生的国外。不少亲戚和同事都劝他留在国内,连一向支持他的母亲这次也没有站在他这边,老人家希望孩子留在身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想亲自去看看”,李俊瑞对母亲说,最终,他成功说服了母亲。
当时出国留学并不容易,没有丝毫英语基础的李俊瑞,开始每天下班后,骑车去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外交学院学英语。街道边灯火敞亮,车游人行,吆喝声不断,李俊瑞骑车穿行在人群中,心中燃烧着如火的信念,他双脚蹬得飞快,从酷夏到寒冬,一年的时间,从不间断。
“马背上的时间没有一刻是浪费的”,李俊瑞的辛苦没有白费,1988年,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同意让李俊瑞全额奖学金入学,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国两年才有一次托福考试,没有托福成绩的李俊瑞,最终错失了这次深造机会。
一时间,他沮丧到了极点。
身边劝阻他出国的声音又开始出现,李俊瑞还是坚定地想要出国,坚持每天学习英语,他蹬车的速度更快了,车轮在马路上嗡嗡作响。不久,一个朋友建议他前往澳洲学习英语,为日后留美或者留澳做准备,李俊瑞马上给澳大利亚的悉尼TAFE工艺学院递交了申请,很快,学校回复同意入学。
当时出国留学,需要一个经济担保人用一定财产做抵押,身边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李俊瑞四处寻找,一个朋友告诉他,有一位刚从国外回来的邻居,可以尝试寻求她的帮忙。
李俊瑞马上带着作品去拜访这位阿姨,阿姨看了李俊瑞的设计作品,非常欣赏,答应做他的担保人。后来李俊瑞才知道,原来这位阿姨正是大画家司徒乔的女儿——司徒琳达。
得到贵人相助,李俊瑞很快前往澳大利亚学习英语,一年后成功入学。在澳期间,李俊瑞一边接受西方的先进设计理念,一方面参与到众多的大型公共设计项目中,经常在工地一待就是一整天,勤奋加上天资,很快,昔日在杂志上作画的毛头小子,开始在设计行业崭露头角。
夜以继日:都市里的“不归客”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俊瑞回到国内,开始接手国内的诸多项目,先后出色地完成了北京地铁13号线车站、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天坛医院、海军医院等诸多大型项目,渐渐在国内设计界声名鹊起。
2007年,北京政府决定为首度国际机场T3航站楼室内设计,面向全球招标,众多国际顶尖设计公司都关注着这个项目。当时的李俊瑞团队正进行着长安医院项目,他有些分身乏术,而参与招标,不仅意味着大量的精力和上百万的资金投入,甚至极有可能最后所有的投入都会“打水漂”。
“中国人的机场,凭什么要让外国人来设计?”
一向不服输的李俊瑞决定尽全力一试,为了不“吓到手下的一帮设计师”,他以“泡温泉度假”的借口,将他们支到九华山庄,开始独自构思T3航站楼的室内规划方案,那段时间,回家的日子更晚了,几乎天天都到凌晨三四点,白头发也增添了不少,他倒觉得寻常,反正——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最终参与竞标的有148家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李俊瑞十几人的团队与动辄五六十人的设计公司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经过层层筛选,到最后剩四家时,李俊瑞的公司还在。
最后一次竞标当天,李俊瑞为了更充足地应对竞标,他当天一早飞往香港启德机场,详细研究英国设计师Norman Foster所设计的机场。
“绝对不服输!除非我智慧不够。那我没办法,属于努力的事,我认为我应该做到。”最终,充足的准备和优质的设计方案替李俊瑞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在八项大指标中,李俊瑞团队的设计方案独得七项第一。
未完待续:追随梦想的故事还没结束
2018年7月5日。李俊瑞已经步入设计行业已经36年,头发中夹杂着不少白发,和初入设计行业时一样,许多的设计项目,他依然亲力亲为,面对笔者,他显得淡然:“只要不危及生命,我就应该努力。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是困难。”
李俊瑞经常督促年轻的设计师坚持“五个一”,即:每月读一本书,每周记一个笔记,每人一个专题,每天一张速写,每天一小时外语学习。在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个如火的希冀:
希望每个人都追随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断的努力,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才不愧于这个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