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高分悬赏!!郑敏《寂寞》的解读,创作背景

郑敏《寂寞》的解读,创作背景,诗中所用的意象
总之就是关于《寂寞》的讲解
拜托各位亲了,满意的答案会追加高分
具体点行吗

女诗人郑敏的《寂寞》写的是诗人与外在世界的隔膜以及努力在这种寂寞之中寻求生命及其流向的心路历程。
《寂寞》一诗中,从棕榈树、黄昏、泥地、青苔、池塘、暗夜、笑声、啄水的燕子、早春的大树,到海里的两块岩石、庭院里的两棵大树、一扇玻璃窗上的两个格子,再到黄莺、斑鸩,到贴在树上的软藤、心里的大雨、柏树、蛇,具体喻象和抽象喻象在诗人心灵中一一涌现,本来在逻辑上毫不相干,但在“寂寞”这一贯穿全诗的哲理命题的统摄下,却谐和地聚集在一起,构造了共同的情思空间,从而最后推出诗人的体悟;生命原来是一条滚滚的河流。“一首诗中的意象就像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镜子就从各种角度反映了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

《寂寞》全诗,意象联翩而至,表面上似乎是互不相连,以隔绝的方式构成一幅静止的画面,但却蕴含着一股寂寞情怀的流动,一次次对人生的哲理顿悟,可以说,正是哲理情思的连续推动,将一个个优美的意象联缀成迤逦不断的风景。

《寂寞》,这是一首纯粹内在视境的诗作,但诗却未描绘情思的如何涌动,而是把“寂寞”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实体加以品味、体验:“当黄昏的天光/照着他独个站在八尼地和青苔的绿光里”,黄昏、棕榈树营造的寂寞感一下就将人拉进去,紧接着,海上的岩石,庭院里的大树,一扇玻璃窗上的两个格子等意象一个接一‘个流进诗人清明的沉思,“寂寞”的含义从而也渐渐显现:诗中的寂寞不是暂时的情绪,而是一种生存方式,是童年孤伶的影子,是青春闭锁的内心,是一个人不断寻求突破时的苦闷和和抗争,是守护灵魂不被侵略的选择。它不是空虚、无聊,而是如郑敏所说的“一个坚硬的、但却有积极意义的寂寞感”。在表达诗人“自我”追问和存在之思的《寂寞》里,诗人写道:“我突然跌回世界/……我的眼睛/……看见一切在它们/最秘密的情形里/我的耳朵/……听见黄昏时一切/东西在申说着”
与时代的“献出”相对应,我“跌回世界”,女性主体面对世界与自身“看见一切”,“听见一切”,生长的过程正是生命个体无比清晰的“存在”体验,是个体生命的世界位置无比清晰的呈现,在此“寂寞”乃是一种自足的状态,诗人因此辨析其“存在”的价值:“我想起有人自火的痛苦里/求得虔诚的最后的安息,/我也将在‘寂寞’的咬啮里/寻得‘生命’最严肃的意义。”诗人把“最严肃的意义”的哲学思考置于对时代境遇的理性认识之上,正是这种理性认识丰富和深化着女性主体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把握,也把女性“自我”的历史上场与“时代”关系揭示昭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