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会「心碎」吗?当代医学对于心脏有何新理解?

如题所述

人真的会「心碎」吗?当代医学揭示了心脏情感新解读

当情感的波澜袭来,我们常常体验到一种“心碎”的感觉,尤其是在失恋的阴影下,心脏仿佛被电流穿透,收缩舒张的失常仿佛让内心碎裂。这种体验并非仅限于失恋者,电影中的爱情纠葛也常令观众心有共鸣,屏幕内外,情感的剧痛都能触动心脏,引发那一瞬间的心悸与胸口的紧缩,这就是心碎的直观体验。


尽管“心碎”更多是象征性的比喻,但心脏作为情感的载体,它的确能感知我们的情绪波动。在医学层面上,心脏并不会因悲伤而碎裂,但有一种名为“心碎综合征”的疾病,悄然揭示了心脏与情绪之间的微妙联系。它并非真正的物理破碎,而是一种与应激性心肌病相似的病症,日本医生佐藤光在1991年首次描述,因其左心室造影形状像捕章鱼的罐子,得名“Takotsubo综合征”。


这个病症的病理特征之一是左心室心尖部呈现气球样扩张,仿佛章鱼试图挤进狭窄的容器。心碎综合征的出现,往往与应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有关。研究显示,患者血清中的儿茶酚胺浓度远高于心肌梗死,这提示它可能是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急性释放的结果,主要影响对压力敏感的心肌细胞,尤其在没有明显冠状动脉问题的受试者中,会导致左心室功能短暂障碍和炎症反应。


更年期女性成为心碎综合征的高发群体,一项美国研究显示,全国住院患者中,该病的患病率极低,为0.02%,且夏季为高峰期。女性患者尤其多见,其中90%以上为更年期和老年女性,且与吸烟、酗酒、焦虑和高脂血症等因素关联密切。男性患者相对较少,但中老年男性由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病情发作时可能后果更为严重。


引发心碎综合征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精神应激、躯体应激,以及特定的情绪触发。患者在经历强烈应激后,可能会出现类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此外,心理治疗、情绪管理与康复运动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及时识别并处理这一病症,才能有效降低潜在风险。


虽然心碎综合征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但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只有在伴有基础疾病时,预后可能受到影响。通过识别应激源的性质,及时干预和心理支持,我们能更好地应对这一“心碎”之病。


在情感冲击下,我们可能会感受到“心碎”,但同时也需留意过度悲伤引发的“高通气综合征”。这种过度呼吸的症状可能是身体对精神压力的反应,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心理调适,我们可以缓解这一状况,保持身心的平衡。


总之,心碎并非单纯的比喻,而是身体对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解并应对这些医学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爱自己,维护心脏的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