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昌欠了两万,还了六个月不想还了会有什么后果

如题所述

每年年底,是法院执行工作最忙碌的时候,而那些企图逃债的“老赖”日子也不好过。从法律程序上讲,所有判决后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判决内容者,都可能成为被强制执行的对象。
那么,被强制执行,后果有多严重?
被强制执行,信用记录不佳
在宁波鄞州办企业的张某两年前曾向银行借款50万元。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张某关掉了厂,又偷偷变卖了资产。银行胜诉后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去年年初,张某准备乘飞机去外地“避风头”,在安检时受阻。机场不但拒绝其登机,还通知了法院。走投无路的张某只得交钱,同时支付了5000元执行费。张某的麻烦远未结束,去年下半年,他又新办了企业,在向另一家银行申请贷款时,被告知信用记录不佳,遭到了拒绝。
实际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当“老赖”还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2011年5月1日,我国刑法新增设了一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如果不按照政府部门的仲裁和法院的判决支付劳动报酬,就可能获刑。
网络联合征信平台威力强大
对“老赖”在各方面的限制,是法院为破解执行困难,而依法采取的措施。宁波象山法院执行局教导员张阿久表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五大执行体系的建设上,其中之一就是执行的征信系统,其关键就是发挥公共联合征信平台的作用,将各基层法院的所有执行案件信息,在上级法院网站和全省公共联合征信平台“信用浙江网”上发布,每周更新一次,社会公众可以查询,并用于政府监督、金融、招投标等,谁欠债不还当“老赖”一查即知。
由于这个系统,一些千方百计逃避法院执行的个人和企业在申请贷款、参与招标时处处碰壁。特别是个人,面临的麻烦更多。银行对法院的执行记录非常重视,只要最近有欠债不还的案件,当事人就难以获得授信。此外,所有的法院与有关部门联手,出台了针对“老赖”个人的详细限制措施。一些“老赖”由此感叹,抗拒执行不但丢尽了面子,额外支付了执行费,而且留下了不良记录,代价实在太大。
不良记录无法立即消除
那么,被执行人的不良信用记录等究竟能否在执行后立即撤销呢?执行庭的法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法院网络上的执行案件信息,无法在短期内取消,原因在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对于有意抗拒执行的“老赖”,必须给予“相应警示”,提高其尊重法律、自动履行法院判决的意识。而银行等单位,对以前的信用记录,也有严格的规定,想要消除并不容易。
尊重法院判决,履行法律义务
在法院执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一些被执行人其实并非有意要当“老赖”,而是因为粗心或者对法律缺乏了解导致被强制执行。去年年底,宁波镇海一家企业被法院判决支付原告3700元加班费,但他们坐等对方到企业拿钱,最后因过了规定的交付期限,被法院强制执行。
实际上,在法院的判决书上,非常明确地写明了支付和缴纳执行款的方法、期限,以及逾期不支付的后果。执行法官表示,当事人仔细阅读判决书,按照法院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主动支付执行款至关重要,以避免产生更大的麻烦。(董小军、孙奇观、成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