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缺陷有哪些?

如题所述

作为一门技术,就不会十全十美,也必然有其局限性,或者有一些值得推敲或者商榷的“缺陷”。
一、缠论很难学
这一点无论学过缠论或者没有学完缠论的人都深有体会。至少想读一遍原文就看明白几乎是不可能的。

1、缠论最初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坦白讲缺乏系统性,内容有些零散。

2、 缠论原文中配图太少 ,无法直观的讲解其内容,这当然是受限于当时的自媒体还没有出现。

3、缠论中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等概念,都是全新的,和传统技术中的概念差别较大。正因为如此, 通篇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涩难懂 。

4、缠论技术本身以结构为核心,因为走势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比较困难。

当然上面提到的难点并不是不能解决,针对以上的难点相应给出建议如下。

1、目前市面上很多关于原文解读的书籍、自媒体的文章、视频、专栏等,不仅对缠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将原文中的配图补充完整。 其中侠老师自己的专栏《缠论108课原文解读》,不仅将原文中的配图一一查阅贴出,另外均配有实战解析。

2、缠论难学这是事实,需要耐心多读几遍,也不用力求一遍学会。我自己是读了三遍原文的,第一遍通读,了解其大意,第二遍精读,克服难点,第三遍精读,领悟其内涵。
二、技术只是缠论中三个子系统之一
缠论原文明确指出,缠论推崇的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基本面、比价系统、技术分析。目前的缠论108课,只是介绍了技术分析,另外两个子系统并没有来得及全面讲解。另外,原文不仅一次强调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显然也没有来得及详细介绍。
三、多义性
缠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多义性,当然这主要因为走势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是本身给走势分析带了很大困难。比如 底分型之后是否就一定是向上一笔,不一定,因为可能是向下笔的延伸。 向上一笔顶分型之后是否一定是向下一笔,不一定,因为可能是向上一笔的延伸。向上一段后是否一定向下一段,不一定,因为可能只是回调一笔而不是一段。向上走势类型后是否一定向下一段趋势,不一定,可能是中枢的延伸、扩张、扩展。

当然,只要是技术性的问题,侠老师都有办法解决。 多义性的拐点需要结合其内部结构判断,就可以大大提高准确率。 另外当然需要借助技术以外的内容,比如基本面、比如板块比价关系等等。
四、小转大
无趋势,不背驰,无背驰,不缠论。可见背驰在缠论中的重要性。小转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趋势的转折不是本级别背驰引起,而是次级别背驰引起,也就是在本级别看不出来。当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不能当做常态来处理。一旦出现小转大,可以用二买二卖来弥补都是可以的。
缠论非常难学,但是如果真正学会缠论,可以说股票中的技术没有一门可以难倒你了。另外,作为一名缠论坚决倡导者,我倡导大家去学习缠论,因为它真的有用,它可以非常客观的分析市场。

缺陷?一个对数学认识不够深入的人,大概无法知道缠论在数学上是多么牛逼的理论架构。

但技术终归是人在使用,买卖点要人去执行,脱离了人什么理论都不好使,这大概就是这理论的缺陷。而其实这理论不太好去进行程序式的量化。

本人虔诚缠徒一枚。

至今仍然运用缠论在股市和期市沉浮,不敢说赚了多少多牛逼,只敢说有了足够的能力保住本金和在腥风血雨中存活下去。

回归正题。
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有这么多的人去研究学习缠论,那么缠论就一定有其合理的地方,不能因为用缠论亏钱了就大骂这是骗子。缠论绝对是个好东西,至少对于我本人来说,是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好东西。 但是缠师写的现有的缠论是有缺陷的。
第一没写完。

第二缠师跳着写的初学像看天书。

第三很多东西缠师在当时根本不能明说只能隐晦的藏在个别字句中。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课后互动的问答和缠解论语,至于其他的我自己都没看完,没有资格发表言论。

第四关于笔和线段的概念是后于中枢提出来的,但是他们又是组成中枢的基础,造成了很多缠徒一直打架到现在。

第五不是缠论的缺陷,这里也说说把,缠师有几次失败的操作,最后割肉了,导致有些反对者不断拿出来说事。其实缠师也说了,不管是谁,不按照理论操作瞎搞一定会失败,所以这算不得缠论的缺陷。

缠论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缺陷肯定还有,本人水平不够只能找出这几点来。
但是这些缺陷并不能掩盖缠论的光芒,我们一批批的后辈缠徒要做的,首先是不盲信,然后多看看缠师的博客,尽自己的努力,沿着缠师的足迹去把缠论发扬光大,用无数资金用无数时间在市场中实践摸索前行,用无数人一辈子的时间去把缠论完善。

多说几句,缠论是一套思想,一种思维模式,绝对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炒股技术。
把缠论当作一种炒股技术的,可以说仅仅止步于小学水平,为什么缠师当时说懂缠论的不过一手之数,我认为绝对不是缠师在吹牛,而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市场是人的市场,波动是无数人贪嗔痴疑慢的合力结果,任何交易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让你在当下位置能清楚看清多空力量的对比,从而准确应对,所以最终研究的都是人性。想靠学一套技术就纵横市场的,劝你还是早早抽身离开才是王道。
一聊缠论就有点收不住了嘿嘿 ,感觉又写了一篇毕业论文了。欢迎缠徒缠黑来拍!

说到缠论,笔者算有点发言权,曾经是缠门的忠诚追随者, 自己比较集中学缠时间也就两年,但这两年可能顶别人五年! 两年内自己将108课看了不下十遍,那段时间耳机里一定是某拉雅主播对缠论原文的阅读,床前放着的一定是自己打印成册的108原文与评论汇录。而且两年下来自己认为已经全部理解了缠师要表达什么,到现在却很少提缠论了,因为自己的观点已经开始与很多缠友的观点格格不入了。

尽管目前自己的交易系统与缠论有所差异,但还是要感谢这本在技术领域无所不包的奇书,坦白的说自己的交易思想很多都脱胎于缠论,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转入正题,缠论有哪些缺陷?有很多,这里只说最为紧要的一个!
简单问题复杂化
缠师智商高我承认,但真正的大师的作品应该是接地气的,也就是不管鸿儒也好,白丁也好,在看完听完之后都能明确的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但缠论明显晦涩难懂了。这里说一点心得,缠师要表达的所有内容在17课之前已经全部说完了,17课以后只是缠师对前面内容的证明与解释,但剩下的91课把很多学缠的人都缚住了,以至于苦苦挣扎不得其法。缠师本来想把道理说清楚,但越描越黑了!

现在本人一看到学缠的人还在划线,看线段,基本上只是呵呵一笑,因为他属于抓不住重点的那一类人。
这里要明确讲出来的是,缠论里所有有关结构、级别、买卖点的问题,均线可以全部解决!抓住前17课就抓住了缠论90%的内容!另外,缠论80%的内容都在将技术,很多学缠的人就有了操作唯技术的论调,这点是极不可取的。

首先,任何理论都是有缺陷的。单就缠论来说缺陷,你首先要看缠论产生的背景和方式。这里单说产生的方式。用缠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时机到了就上来说说(大意),就是说,缠论不是一种经过反复的推敲、修订、最后定稿的一种股票理论。学过缠论的朋友都知道,缠论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现的。期间还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音乐等文章,几乎无所不涉猎。而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不说正确与否,单就其精力就不是常人所能及。回到缠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缠论,难免就会有不系统,不严谨,甚至有些东西缠师可能没有说到或者没有说清楚「不管什么原因」,假如缠师在世想出一本关于股市理论的书的话,我相信那将是一本完美的股市理论的书籍!尽管这样,缠论仍是一种最好的股市理论。缠师关于资本市场的结构,背驰,终完美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完全分类,彻底把资本市场剥了个精光!最后,缠论的精华散落在缠师的各种文章和回复里,不付出是不会轻易得到的。

缠论的缺陷就是你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完善,因为,缠师只说了原理,却没有完全解构各种变化。缠论是目前解构市场走势较完备且可操作的一套系统,着眼于完全分类,立足中枢作为走势分类标准,用级别划分走势大小,从均线关系,动量收缩,分型,笔,线段去量比观察走势结构和位置,从而让操作者对市场的直观更有效(接近真实波动),然后倡导以多系统,多角度,多体系保证系统的有效性,而达到当下直观操作。可以说,是另辟奚境,更有利于量化。但由于基于原理尚需要具体化,穷尽分类和应对三种走势的选择,就需要长期综合性修炼。有时,是相当痛苦的,当磨穿一层就功力上一台阶,达不达得十重境界,就看各自造化了。

首先,致敬缠师。

缠论是一个运动形态分析理论。它认为,上涨(下跌)是一种运动,运动的衰竭以背驰的形式体现。

背驰有各种表现形式,比如macd背驰,均线系统背驰,价格通道背驰。

当背驰发生时,就预示着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不一定是反向,也可能是换个斜率运动。

缠师的缠中说禅中,有个小小的陷阱。导致了许许多多的人陷在笔线段的局部无可自拔。

缠论的难点是:行情的级别预测。这个本来就是不可知的。

缠论创始人李彪在其博客中其实已经说出缠论的缺陷以及局限性。他曾说过"给我无限的时间和金钱,我可以在股市立于不败之地。"。我想任何人能达到这两者条件,都能成为股市的神话。股市涨跌是有相对性的,目前的高位是对应前期某固定时间段的走势而言,底位也同样如此。缠论在均线法则里大频率里提出"最后一个男上位","第一个女上位",这本事就是矛盾的,后面走势未出现怎能确定这个低位高位是最后一个呢?有人说利用其背驰理论判定,那一背再背现象又怎么解释呢?这点李彪也反应过来了,在其后期的博客中也不断创造一些词语和方法来修正这些引人歧义的概念,导致现在缠论读起来有云山雾罩的感觉。世无完人,股市更无百战百胜的秘技。缠论的缺陷不影响阅读,抛开其具体的方法,他所说的炒股思路和理念也确实让我豁然开朗。比如我们在股市中的交易无外乎是持股和持币的变化。大道至简啊!行了,股市是一台绞肉机,却从来不缺乏新鲜的肉进场。

所有人都没说到点子,包括自称最为精通缠论的专家。先说结论,缠论到底有没有用,按照缠论的买卖点,对绝大多数的散户是没用的。因为缠论的买点刚好是抄底,无论一买二买三买都是抄底,是做反弹,都是弱势买点。这对于散户来说,简直就是找死,无论那个级别。什么样的股票可以抄底,那就是在基本面上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极少数的行业龙头股。所以,缠论其实隐藏了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针对基本面长期增长的绝对龙头公司。那问题就来了,首先,对于普通散户,根本就无法找到并确认这样的长期向好的公司,其次如果我能找到并确认这样的公司,我还用的着缠论吗?所以,缠论的买卖点,对普通的散户和一般的公司股票,不但不能使你盈利,反而是套牢利器,而卖刚好你卖在了开始启动的主升浪份回调。所以,对于一般的散户和非龙头股,是要买在至少日线级别的笔中枢和线段中枢突破位置,并且最好突破中枢位置能创平台新高,即使这样,也只能说有可能突破中枢,中枢上移,也仅仅是概率提高了,但并不是保证上移。即使这样,又引出另外的问题,那就是你如何找到这样的股票,刚好突破中枢?事实上对一般散户基本没有办法,所以说,缠论基本没有用。

个人感觉缠论是缠为了引流特意发明的,他反复强调博客中最有价值的是他的论语,而炒股是最无聊最无价值的事,可惜大家视而不见。缠论的缺陷是缺乏标准。所谓千人千缠,作为缠论最基础的笔,即使多年研究缠,每人划的都不相同。炒股只有两个结果,赚钱或亏钱,信缠的结果,赚钱了,缠论牛逼,缠师牛逼。亏钱了,没学好缠,不过缠论牛逼,缠师牛逼。这一点,跟波浪理论还是很像的。

缠论的问题在于试图使用一种方法去分类解释市场的全部。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赞同青泽先生关于知识和世界的论述。明白的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不管怎么解释都不会明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