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随笔:高阳村落 高家庄

如题所述

  千里地拐过新立庄,你的视野便入主苍茫。潴龙河宽阔的河床,大有黄沙万里之势,落日若来应景,活脱脱便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象,令你的思绪瞬间铁马冰河。

  据高庄的老人讲,过去的千里堤全没有如今的雄伟气势,低矮、渺小,常常被肆虐的潴龙河一冲而破,备受欺凌。所以便诞生了龙姑的美丽传说。那一年潴龙河在高家庄附近再度决堤,高家庄首当其冲,陷入一片汪洋。爱民如子的县令几天的努力都不能堵上决口,疲惫的他躺在千里地上昏昏欲睡,一个美丽的女子来到他的梦中,这个女子就是龙姑。县令一番恳求,龙姑出手,千里堤完好如初,一座龙姑祠因而建立,矗立在潴龙河畔,守护着高家庄以及附近堤内村庄田地的安宁。龙姑祠如今已经消失不见,它的具体位置,也只有土生土长的高庄人才能分辨清楚。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善男信女间或前来拜祭,存许多善念,拜大义德行。龙姑总还是传说中的神仙,但那位县令亦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物吧?不过我们却无从得知他的名姓,也不过是站在千里堤上双掌合十,祈祷他慈悲犹在,护我境内安平。

  高家庄大概有2700人左右,数十年来人数不增不减。村里包括有王、高、邢、邓、李、张、白、田、吴、韩、邸、刘、宋、郭等姓氏,其中,是高姓最早建立了这座村庄,于沼泽之中,觅得灵魂安置之所。高家庄得名,一说源于高姓,一说,因高地得名。令我颇感兴趣的是,高家这位名字叫做高宣的始祖。据高家传人介绍,这位老人当时是安置好自己的几个儿子之后,飘然返回山西的。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和儿子们一起居住?难道是认为他的孩子们羽翼已成,虎啸山林,鹰击长空,已经不再需要他的呵护?不过我们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看出这位老人不落痕迹的良苦用心。

  那便是村中心的四碰街。

  形如万字,又像孩子们手中的风车,无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奔村中心走来,都不能看到对面的情况。方圆数十里地之内再无此种风格的建筑,据说这是为逃避强盗恶徒的追捕,便于脱身。祖先训我,唯耕唯读,祖先爱我,又教我如何趋吉避凶。

  高家庄一直是富庶的村庄,我们可以从一些故事里一窥端倪。比如说,高家庄的王家去西良淀附近种地,恰巧石庄儿村正搭台唱戏。许是那天的高家庄车把式确实驾了一辆看上去不够光鲜的马车,反正他的经过,影响了石家庄人听戏,被人劈头一句:就这马车,还不够丢人的,到处晃悠什么?真要有看头,俺们不听戏了看你也成。那人回家之后,越思想越觉得不服气,他在高家庄里挨家挨户央求:父老乡亲们,我如何如何受到了人家的轻视,大家耽误一天,帮我找找面子吧。于是,第二天的石家庄戏台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副雄伟壮观的画面:几十辆一律三大套(三匹马拉车叫做三大套)的骡马车拉着枣木拖床,尘土飞扬,围着戏台不停地转来转去,唱戏的无奈停了锣鼓,直到石家庄人出来求情,方才作罢。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姑且不论,里面有个细节却是需要我们了解的,那就是高家庄的土地曾经一直延伸到西良淀附近。

  再有高家庄的地名以及家族概括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诸如南楼上,北花园,官坑,官场,大三班,小三班,无不从一些角度反映出了高家庄内涵和富有。而村庄里现在依然能随处可见的元宝石(染布所用),村人曾在天津开布线庄的历史,以及高庄人随口而出的织布机巧以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则无不证明了这还是一座曾经纺织业发达兴旺的村庄。

  只是如今的高庄村,已经看不到昔日的繁华,甚至街道都狭小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浑忘了,这是曾是公社所在地,南接西演,北连旧城,往东直通任丘出岸,拥有砖厂。照相馆。鞋厂。刺绣厂。供销社等当时那个年代很高大上的一些机构。倒是谈起往事,高庄人神色还有一丝倨傲,言语间,拥有着见惯不惊的从容。

  就像村庄里的满族、清朝八旗之一、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的正黄旗后裔的邢姓。

  高家庄的邢姓来自东北,祖上曾经立有战功,受封赐赏土地,来到了高家庄定居。高家庄最有传神也最粗粝的一个传说,与邢姓人有关。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做邢志纯的人,看护瓜地,天降大雨,瓜地里突然来了一个顶着草帽的大眼贼(传说中的狐黄斗猬长里的斗,据说有神通),像人一样直立行走,走到邢志纯身边,口吐人言:邢志纯,你看我像人吗?喝了几口小酒的邢志纯张口就是一句笑骂:我看你长得像王八蛋。那大眼贼叫一声“倒霉!怎么遇到个醉汉?”,眼见得马上匍匐在地,草帽也不要了,逃到某处洞穴消失不见。人说,要是邢志纯当时答应说大眼贼像人,那大眼贼说不定就能修成正果了。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笑到前仰后合,不能自禁的。场景太过于活灵活现。“装腔作势”然后垂头丧气的大眼贼是最大的亮点,而坦然无惧的邢至纯更有可爱之处,我想,如果大眼贼好言相告,邢至纯一定会依言而行,或者,如此便会泄露了天机,以至于不会灵验吧?传说总归是传说,大约是当不得真的,不过是茶余饭后博君一乐。但是高家庄果真有真英雄,大人物,叱咤一时的铁胆豪杰。如邢忠,如邢铎,如王法仁,如王玉祥,如王彦,如王福林,如王春苓,如王忠信。如高阳县志上记载的一共29位高家庄烈士的英名,如革命史册上尚不能完全记录的那些伟大的生命和灵魂。

  邢忠,高阳第一任公安局长,九死一生的传奇英雄。脖子上碗口大的伤疤,多年后仍在,成为英雄最好的见证。

  邢铎,一匹白马两把枪,曾是如何的威风凛凛!白马村口一栓,伪军汉奸自觉让步,高庄再不敢进。

  王法仁,高蠡暴动的参与者,枪法准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曾经有人亲眼目睹他在黑夜里一枪打下影响领导休息的猫头鹰。

  王玉祥,克孜勒苏军分区副司令员,一生不下百战,曾荣获神枪手奖章、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等奖章。解放后还参加了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战等战役。

  王彦,解放军某部政治部主任(副师级),参加有沧县攻坚战,大清河攻坚战。清风店战役,解放太原、抗美援朝中坚守五圣山等战斗、战役。成功完成打击和歼灭入侵匪特、国防施工等艰巨任务。

  王福林,呼和浩特警备区政委,曾被评为团甲等模范,两次军事学院模范工作者,参加有大同、晋中、太原等战役,1981年正师级离职休养。

  王忠信,内蒙古军区干部部部长,副军级。参加有抗日游击战,解放石家庄,元氏。天津杨柳青,保北,绥远,包头等战役战斗,曾荣获独立自由功勋荣誉章。王忠信英勇战斗的故事,在家乡流传的甚广。比如,1942年,日寇火烧高家庄那次,王忠信隐蔽在地洞里,放过先下来侦查、嘴里高喊着“中国人不杀中国人”的汉奸,一枪便撂倒随后跟下来的鬼子,从容撤走。

  。。。。。。

  何为英雄?并非单纯的勇武过人,而是指的是具有英雄品质的人,能够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尊敬的人。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就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家庄这29位烈士的英名,他们是:郭乱子、高瑞生、邢麻田、王双和、高平安、王忠和、高长、李双义、高福寿、王家玉、高明、王桂林、王春、韩根、邸凤山、高白子、王竹林、王狗来、王章、王海峰、王和、王恒、王碾、王骆驼、高良、王兴林、王欢乐、高申、王春。

  高家庄是一座神奇的村庄,也是一座荣耀的村庄,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村庄。高阳向有“戏曲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仅是北昆的发源地,河北梆子、京剧、老调、丝弦、高腔、评剧、落子、哈哈腔、大秧歌等戏曲品种亦是在大高阳遍地开花。其中,老调戏曲的发展史上,高阳可说是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严格的说,根源那就是这座古老的村庄--------高家庄。

  高家庄唱老调戏可说是历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村里就成立过“同乐会”(较早的老调戏班之一),造就了一大批的老调优秀艺人。1950年,以王宝山为主的村干部和本村老艺人商量合计,利用春耕前的时间唱几天大戏,大家一致赞成。搭台演出八天,台下始终人山人海,大受欢迎。于是村里决定成立一个老调剧团,王宝山任团长,共50余人。1953年,在原有剧团的基础上,再成立和平老调业余剧团,梁宝章任团长。老调名艺人周福才听说剧团成立,不顾78岁高龄,跟团传艺。剧团招收24名新学员,包括:梁玉管、白玉昌、高玉春、常法宗、王贯英、陈淑缓、李凤云等等,再加上高家庄原有人马,包括:高仓、王光地、王辛未(王球)、王洪希、王宝明、王长明、王瑞图、王力、张长增、王宝圈、高月楼、王凤章、高宝章、王元、许有才、王友、高连、王志摩等等,可说是人才济济,齐聚一堂。

  1954年,地区派来编导李忠奇,加强业务力量。在周福才、李忠奇、郎俊亭、马寿图、周鹤芝等老师的指导下,1954年至1958年,排演了一大批新剧目,包括有:盘夫索夫、金鳞记、劈山救母、周仁献嫂、彩楼配、唐知县审诰命、三审林爱玉、天仙配、逃婚记、黄泥岗、反徐州、苏六娘、李玉仙、空印盒、挑女婿、东郭先生、三不愿意、刘海砍樵等等等等。其中。盘夫索夫在保定第一届戏曲会演中获得第一名,成为老调的保留剧目。

  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该剧团的演出。同年年底,剧团进京演出,北京市文联、戏剧家协会。以及杨成武、老舍、张庚等观看了演出,场场爆满。1958年,省里派刘谷、方峥在老调传统剧目基础上,开始改编创作“潘杨讼”。1959年,河北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潘杨讼获第一名。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搬上银幕,后来,又把忠烈千秋拍成电影,至此,老调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全国,而高家庄这座村庄的名字,也因此国人尽知。

  陈述都是苍白的。再多的形容,再美丽的词语都不能准确详尽描述出那些过往,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在脑海里令回忆丰盈。我们现在不过是从一些名字上衍生想象,想象当初的高家庄究竟是如何的五彩缤纷。或者,从一些别的角度,能够体现出高庄人的戏曲情结。他们说,高庄戏楼曾在,而数十年来,能够博得高庄人喝彩的艺人,也不过雷保春一人而已。因为他们见过,听过,已经有了非常高的艺术辨识。我说,如果戏曲也可以称之为王国的话,所有的戏迷则都是他的臣民。而高家庄的村民,毫无疑问就是皇族一系。就像那日的高常再大哥,一面谦虚着自己不懂戏曲,却张口为我讲述了完整的罗衫记的戏文,就像如今你行走在高家庄村内,又传来的咿咿呀呀的老调声唱,就像提起那些璀璨的人物,他们脸上流露出来的荣光。

  历史不能泯灭,薪火一直传承。

  公众号: 新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