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陆游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里

如题所述

  陆游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从小就有报国之志;受到挫折和打击,绝不屈服;临死也不忘收复中原,恢复祖国统一。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30岁那年,参加礼部考试,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他不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34岁时, 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因为他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45岁时,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视检)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身体已十分虚弱,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写下了《示儿》这首著名的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完之后与世长辞了。

  附: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 ( )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1
示儿(其四)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就体现了陆游的爱国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06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没能看到祖国统一感到悲哀写下的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