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喜欢发心灵鸡汤?

如题所述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网民”。而充斥网络的“心灵鸡汤”网文,可谓是大行其道,其中不乏有毒的心灵鸡汤,使得一群人醉得不亦乐乎。接下来就说明一下毒鸡汤的危害、诊断、以及免疫!
众所周知,人的生命安全常常会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威胁,尤其是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了防控和预测疫情,综合考虑人群的人口结构,如数量、密度、年龄、性别、出生率和死亡率;还要考虑病毒的传染率,人口的流动性,尤其不同人群的免疫能力,如抵抗力弱的易感人群、已经治愈的免疫人群、已经感染的人群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传染病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分析传染病的蔓延规律、趋势,预测高潮或“拐点”的到来。
既然对于生理存在传染病,可以建立数学模型,那么针对心理,存在传染么,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吗?可以肯定的是:普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健康的,或者可以此为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将康程度。
首先,把心理与生理进行一下类比或对比:生理有健康、有疾病,心理亦然;有细菌、病毒可致病、有传染性,危害人体器官的生理机能;“毒鸡汤”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会有传染性吗?为理解这一问题,可以深入地了解一下“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有着这样的特征:
在群体中,个人的智力差异被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换句话说,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据了上风;
群体易冲动、多变和易怒:独处的个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反应能力,群体中个人的责任感消失;
群体易受暗示、多变和轻信:集体观察的错误率很高、往往开始于某个人的幻觉,通过以讹传讹的传染,暗示给别人;
群体感情的夸大化和简单化:群体容易被极端的感情打动,个体会忽略自己的平庸,产生一种强烈、短暂的巨大力量;
群体会偏狭、专横和保守:群体不容忍矛盾和争论,对待专横要么无法无天,要么卑躬屈膝;
群体的推理,仅仅是“类似推理”,其想象力丰富活跃,事实的扩散和传播方式比事实本身更容易影响其想象力;

一个人一旦加入了群体,原先的个性便消失,不再独立思考,而是随大流,无法做出明智的抉择;失去意志的个人,会盲从、轻信别人的暗示,本能地走向某个有主见的“领袖”,这就使得群体的理解能力差,但其行动能力强,非常容易被外部的刺激因素或一时的激情所影响。


这正是心灵鸡汤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一些情感类、鸡汤类的文章,使用极端的情绪煽动读者,引导读者的想象力,要么让读者对号入座,要么选择站队,然后开始“争议、激烈”的抨击!而作为“领袖”的人,要么为了获取流量、割韭菜,要么为了营销……。对“毒鸡汤”说不,还互联网一个风清气正,不要再让其影响社会风气,危害人的三观!


首先,警惕心灵鸡汤文章,尤其是其中的极端情绪;其次,多接受一些历史经典中的价值观,提高免疫能力,因为有句话叫做“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多思考事物的本质或事实,揣摩其最初的动机,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6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更喜欢心灵鸡汤是因为人们与生俱来希望对世界获得稳定和一致意义的心理倾向在作祟。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曾经用鸽子做过实验,关在笼子里的鸽子,设置一个杠杆,鸽子只要压杠杆就能获得食物,鸽子用不了多久就能掌握“诀窍”,通过压杠杆来获得食物。但如果把食物的出现变更为每隔15秒自动出现一次,与鸽子做什么无关。鸽子几天下来就会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迷信”,例如,有鸽子在食物出现前,碰巧扇动了一下翅膀,它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扇翅膀而导致食物,因此,这只鸽子就会不停地扇翅膀;如果有鸽子在食物出现前碰巧转了个圈,那么,这只鸽子就会不停地转圈。心理学家把这个实验称为“鸽子的迷信”
第2个回答  2019-07-06
因为心灵鸡汤有类似于精神鸦片。挑战痛,麻痹。那都不是事儿了,功效。他可以让你仿佛看见了一个避风的港,让你暂时忘记疼痛,但是要觉醒的人,总归要离开这片避风港,因为逃避换来的是另一种更难以忍受的疼痛。所以这些人都喜欢发心灵鸡汤
第3个回答  2019-08-04
因为心灵鸡汤可以给每个人提供一些动力。当人们特别疲惫困惑无助时,看了许多心灵鸡汤可能就会好很多。从而恢复一个极佳的状态,使自己可以继续努力去工作。所以现在人们都比较喜欢发心灵鸡汤去互相安慰。
第4个回答  2019-07-06
因为生活太苦了,所以需要心灵鸡汤来润润喉啊。现在这个很有压力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堪重负,所以需要说一些心灵鸡汤的话来鼓励自己。生活是需要心灵鸡汤的鼓励的,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