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吏道?

如题所述

吏道是历代下级文官的一个重要来源。西周戈以下的官府办事人员和贵族家臣极少有升迁的机会。战国以后,高级官员的家臣或僚属经过他人推荐或自荐,升迁比较容易,是许多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从大官僚属中选拔官员,一般称“吏道”。这种情况在汉代尤为常见,如“王吉以郡吏举孝廉为郎”,“尹齐以刀笔吏稍迁至御史”。东汉“才智之士,多由郡吏而入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掌握朝政大权的藩王或大臣,其幕府称为“霸府”。一旦夺得皇位以后,其僚属都转化为国家重要官员。

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称为“流内”,不入九品的职官称“流外”。唐宋沿袭此制。经过考铨,流外可以递升流内,称为“入流”。节度使的幕僚,经过举荐,也可以变为国家的正式官员。

宋代胥吏人数既多,其势亦强。由于皇权的高度集中,政事的处理,长官不能自行裁决,而只得依照成例。对成例最熟悉的,莫过于吏,因此长官常常受制于吏。吏是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元代的吏有掾史、令史、书写、铨写、书吏、典吏等名目,一些较高级官员多出身于吏。

明代选官三途并用,吏员是三途之一,规定“外府、外卫、盐运司首领官,中外杂职入流、未入流官,由吏员、承差等选”。藩(指布政使)、臬(指按察使)、府、州、县吏员任主官自辟,由掾史达显贵的不乏其人。

清代吏员升迁较难,须服役5年才能议叙。吏员考职,一等用正八品经历,二等用正九品主簿,三、四等用从九品、末流。因吏员品秩卑微,升迁又难,所以一般士人皆不屑于吏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句子出自《中国历史大师谈》第八章 东汉的复兴原句是:选举则其途颇多。博士和博士弟子而外,又有任子,有吏道,有辟举。任子: 西汉制度,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者,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称任子。哀帝时一度废复。东汉沿袭。后世用作由父任得官之称。吏道:1、为官之道 2、做官的道路。有句话叫辟举为官:就是应朝廷征召做官,所以辟举就是朝廷的直接征召。因此,有任子,有吏道,有辟举的意思就是成为官员的三种不同的途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