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方针、一条主线和三大变革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质量、效率、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个总纲领。那么怎么去建设?要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质量、效率、动力;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建设“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
拓展资料:
现代化经济体系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现代化体系是一种系统思维,是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视角来认识现代化的。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同,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具体性,中国现代化战略和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尤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
中国现代化战略的系统探索和实施,一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同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1956年,这一战略被列入党章。1964年12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并代表中共组织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针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40年来理论探索和战略制定的主线。
1978年12月13日在组织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上来”。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把小康概念用于中国现代化战略表述,“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以此概念为基础,设想了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1981~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报告专门用两部分来探讨新时代现代化发展,即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体系”。报告把实现现代化体系的目标、步骤、方法进行了细化,提出了现代化新征程两步走战略,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2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个总纲领。那么怎么去建设?要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质量、效率、动力;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建设“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