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封建王朝为了间隔夷夏,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题所述

如“修墙固塞”、断绝双方互市、绝和亲,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修筑长城。自战国时代北方各国开始修筑长城“拒胡”开始,“修墙”几乎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事业。在从秦朝到明王朝的近二千年中,各封建王朝不仅在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设立过各种军事、行政机构,而且还多次建筑或修缮长城。秦、汉、隋、明几个朝代,所修长城皆超过万里以上。秦朝为达到“以墙制骑”的效果,在击退匈奴后即于边疆要地因险制塞,筑城设防以安边,所谓“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汉武帝以“挞伐四夷”著名,但为防御匈奴,也两次在北方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国防工程——“边塞”。汉代的“边塞”是一个包括了城障、关隘、墩台、烽堠和粮秣武库等军事设施,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综合功能,并配置有驻军进行长期守备的线式防御工程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北魏为防御柔然,北齐、北周为防御突厥,也以长城设防。隋朝统一全国后,前后三次大规模修筑长城,以加强北边的防御工事,巩固边防,“缘边修保障,峻长城以备之”。唐朝前期,为防备东突厥南下,也曾在隋朝已有的边防设施的基础上,修建和增修边城,并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黄河北岸修建了三座“受降城”和一些附属设施。这些城池和烽堠的建筑,与其他王朝修筑长城,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类似的城防建设,在唐朝后期甚至更多。明朝为防备鞑靼、瓦刺的进攻,更是大规模修筑长城,自洪武初年开始,历时200余年,修缮完成了长达1万多里的“边墙”。2000年4月我国文物专家还发现了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的苗疆长城,这一长城位于湘黔边区,南起凤凰岭与贵州铜仁接界处的亭子关,穿凤凰县南北,延伸至保靖县的喜鹊营,全长380余里。它的修筑历经明、清两代,前后延续400来年。历史上越是国力不振的朝代,如东汉、宋、明,以及各个王朝的末期,越是大讲“夷夏之辨”、“安内为先”,热衷于“修墙”与,“固塞”、建立多层次防御体系等,奉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会沿袭修筑长城进行防御的办法。如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于灭亡北宋占领华北后,就曾在其北部边疆由东北(黑龙江)至西南(大青山)一千余公里的沿边地区设置堡戍,屯驻军马,进而连堡戍而筑长城,称为“界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