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分别执着妄想,是不是善心也没有了,看见周围的事不管,不是没了善心,不做善事,没有功德?

如题所述

放下分别心,就是连善心也没了。好比你今天上午挠痒痒,你记得是左手还是右手么?你觉得没分别,所以不记得。你完全放下分别心,则善恶无区别,行善自己都不知道,更何况去行恶呢?行恶者都是因为有我执,要维护一个自我,没有分别心则没有我执,何来行恶呢?

但是我们现在修为不够,还是有分别心,所以要行善,尽量磨练减低自己的我执和分别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7
放下的是”执着”.绝对不是把慈悲等善心放下.
如果放下了善心.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善心不但不能放下.反而要努力加强.叫做”精进”.

千万不要认为:善心是执着.那是误解了禅宗公案.
只有贪婪.仇恨.嫉妒.傲慢等烦恼.才是”执着”.
修行的过程.是把烦恼伏住的过程.同时也是把慈悲博爱加强的过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07
首先要强调的是如何能放下分别。只有出于善心的考虑,才能放下分别。换句话说,有些所谓放下,由于是出于不善的考虑,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放下分别。

因此,由于不管是出于善心的考虑,所以少管一次就是做一次善事、多一件功德。

各人心中有不同的善恶观念,有些人与佛教走得近,他们的价值观是相近的,但是与另一些人的价值观是相反的,所以佛说善恶价值观的差异应该被放下,不应执着于这种由人心观念不同而成的妄想分别。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心中善恶标准去做事,而不需要不管周围的事。那些与佛教近的人可以说教,使其他人的观念转变,反之也一样,这说教本身是造作,佛说这种差异分别只需要放下,根据轮回原理,那些现在观念不同的,由于按自己心中承认的某种善恶标准做事,将来会转变,变成相同的,现在相同的将来可能变成不同的。此即,诸行无常。没有行,不做,就没有机会改变,但这种不变不会消除会变的本质,还不如随缘去行,此即,诸法无我。不论善恶观念如何,你的造作都会给一部分众生带来不便或说痛苦,此即,诸受是苦。
看见不管也是诸行之一。因此,相见不如不见,自挖双目还是不够,要断六根绝六尘,远离世间,寂静涅盘,做不到吧,就别好高,爱讲放下分别,其实自己都放不下世间,哪有功德可说。

总之,诸善奉行、诸恶莫做,是讲世间法,不是讲究竟义,不能一边讲善恶、一边讲放下分别,一边讲生死轮回、一边讲不执着妄想。佛法被人拿来这样讲,就会让后学很矛盾了。生活本来充满矛盾,这样讲法则成了生活中制造矛盾的人,是不清静的法人。
第3个回答  2009-11-07
这不是佛法,是“木石法”。这样岂非如木石一般?岂非善恶不分?乃至颠倒黑白,专行恶法如杀盗淫妄等。或以“一切法皆是佛法”来狡辩。这样说的人,你可以打他一巴掌,问他分别不分别?

看破什么?看破人生百年终归消亡,因而要正常的,不烦恼的去好好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生活禅”,若是欲爱强烈的人,就会进一步:“及时行乐”。
不精进于闻佛修法,辜负诸佛深恩,辜负难得之人身,不是佛子所为。
放下什么?放下财色名食睡等五欲。然而,连“我”都已是虚妄。何况“身外之物”。何须作为高妙之法广为宣说?
如上,“看破放下”与道家的“清静无为”“超然物外”有何区别?无非是世俗人太看重这些,所以用“看破放下”来教导。
但是,这不是佛法独有,若非佛法独有,同于外道,不是佛法。

这个方面,仅是佛法初级的“观行”,让学人逐渐淡化“我见”,逐渐与佛法相应。如是能近“解脱道”,以解脱生死(小乘)。而后,触证真心,入大乘门,悟后起修,直至成佛。这是“大乘佛菩提道”。

但是,不借助见闻觉知的妄心,根本不可能触证真心。所以,教人“一念不生”,是走进了死胡同。“一念不生”,仅是“定”的功夫,功夫渐渐增强,有助于开悟明心。但是,这不是方法。论起方法,必须“借假修真”。若“一念不生”即能开悟,则如南岳怀让与马祖道一“磨砖成镜”的公案。

一切果证,因慧而得,非定可得。故禅定波罗蜜于先。般若波罗蜜在后。
禅宗之“禅”,非禅定之“禅”。
愿一切学人得正知见,早入佛法!

另:能令人解脱生死,或者令人触证真心的法,才叫“功德”,行善等法,不能令人解脱生死,仅能令人生于善道。是为“福德”。故经中常说:“三千大千七宝布施,不如大乘法中一句一偈布施。”就是因为前者再多也是六道众生,后者再少,也已经令人种下触证真心的善根。故有本质区别。
世间善恶之法,或令人生于三善道;或令人生于三恶道;在本质上都是凡夫,都是六道众生。因而,不是佛法独有,不能度人解脱生死或者走上成佛之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4个回答  2009-11-07
妄想分别执着是造恶业之念,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放下屠刀”,当真的放下时,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之心就生起来,就起现行了,就是“立地成佛”。

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诸恶莫作,提起慈悲是众善奉行,以清净心修行是自净其意,这就是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