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 原文及白话文

如题所述

《黄庭经》原文如下: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

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

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

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

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

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妙房中接,弃捐摇俗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

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

修德明达神之门。

《黄庭经》白话文如下:

经中认为肝开窍于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关镜。肝气上与三焦气合,下为口中津液,津液过玄膺、明堂入丹田,真气流布,百骸受润,则无疾病。

脾为仓廪之本,纳谷物生味道,化糟粕。它认为脾居中央,横在胃上,外应脸色;脾胃相合供应营养,那么血脉通畅,筋骨强健、肌肤丰润、营养全躯,就能延年益寿。

故它重视脾的功能,称脾为下黄庭宫、人体的根本、五脏的要枢。肺为气之本,开窍于鼻,布气于七窍,主耳目聪明。

认为肺气起自三焦,能调理五脏之元气,人若能把津液吞进丹田,那么肤色亮泽,百脉通畅,齿坚发黑,不会衰老。

肾者精之处,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骨。经中认为肾主五脏六腑、九窃津液之相连,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聪目明,筋强骨健、百脉通畅。又肾藏精,认为人若止精可长寿。

经文认为,胆主决断,为六腑之精。人若胆、力互用,能摄虎兵。又认为胆外名于眉目之间,喜怒皆行此处,愤则发上冲冠。

扩展资料:

今人王明先生在《黄帝经考》中曾作详细考证,认为魏晋之际,民间已有私藏七言韵语体《黄庭》草本。

大约在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女道士魏华存得到这个《黄庭》草本并加以注述;或有道士口授,华存笔录而写成定本《黄帝内景经》。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魏华存去世,《黄庭外景经》约在这前后问世,它是在《内经》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作者不祥。

这是主张《内经》在《外经》之前出现。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内经》在《外经》之后出现的,如欧阳修等。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外景玉经》、《黄庭内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三种,因中经出

 现较晚,可以暂置不论。书中认为人体各处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关于内外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相互关系,向来有多种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庭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7
a
《黄庭经》原文及译文

雪莲红利
阅43856转4682017-05-22 分享收藏

上部经第一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
  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
  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绎,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或无惹,呼吸庐间以自偿,
  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
  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
  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
  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
  修德明达神之门。
中部经第二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
  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守一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
  出日大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
  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口之五回相合,
  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官舟城楼,
  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珠固灵根玉,匙金钥身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舟,前仰后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
  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扶叶实是根,追问

白话文哪去了?

第2个回答  2019-01-27
根据现有史料可略窥《黄庭经》年代之上下限:《外景经》之韵例似比《内景经》更古更早;《外景经》韵例可早到两汉,晚不过三国;《内景经》韵例与东汉魏晋诗文用韵相合,而以魏晋尤为可能。立足於这种用韵烙印的时代,来重新审视一些史料,将会使我们得到新的启示。《列仙传·朱璜》:“朱璜者,广陵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上道士(黄)阮丘丘与璜七物药,日服九丸。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数斗与《老君黄庭经》,令日读三过,通之,能思其意,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九《黄庭真人传》云:黄庭真人王探,字养伯,太原人也,常以朝元炼藏,吐故纳新为务仙人赵先生遂授以黄庭内修之诀及泽泻丸方。依按累月,顿觉神异,年九十一岁,以汉武帝元朔六年戊午正月,西灵金母遣仙官下迎授书为太极真人。汉武帝好神仙,故皆托之於武帝之世。如拂去其飘忽无据的仙气。联系东汉以还黄老道的迅速传播,以及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边韶奉桓帝之命作《老子铭》已有“出入丹庐,上下黄庭”等语之史实。可见当时丹庐、黄庭、道教、老子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缘此而来体味“黄庭内修诀”、“《老君黄庭经》”之名称,似乎不应该感到不可思议。降及汉末曹魏,张鲁统治汉中数十年,大行五斗米道。张亡后,诸祭酒不能统一於一人领导,遂有人申饬戒令,此即今见《道藏》所收《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中的《大道家教令》,该教令作於公元255年,令有“何以《想尔》《妙真》,三灵七言”、“《妙真》自我所作,《黄庭》三灵七言,皆训喻本经,为《道德》之光华”诸语,此已足探知由“黄庭内修诀”到《黄庭经》的发展历程。
第3个回答  2019-01-27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然而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亦有真伪之辨。《黄庭经》引,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 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今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黄庭经》原文及白话文的话比较难,而且很长,我等一会儿抄给你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