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尊王攘夷的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尊王攘夷就是诸侯国维护中原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抵御外来的异族侵略势力。之所以有尊王攘夷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周朝自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第一次进入了混乱的时代,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为减弱,各诸侯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发生兼并国土的战争,所以以往被是为高高在上的周天子现在已经没多少人去理会了。


扩展资料

提出背景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过废除太子的动向,但是被齐恒公得知了。于是齐恒公率领诸侯君主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齐恒公以天下诸侯的意向,确立了周朝太子的正统地位。

第二年,考虑到当初会盟首止时,郑国不出会,齐恒公率领联军前去讨伐郑国。后来周襄王即位,齐恒公同诸侯一同于周襄王的使者会盟,承认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齐恒公和鲁国、宋国、曹国等诸侯国会盟,见证了宰孔代表周王封齐恒公为诸侯长,由此春秋出现了一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王攘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5
尊王攘夷的意思是:原意尊崇王室,排斥夷狄。后来演化意思面对外族入侵,结成民族统一战线。
第2个回答  2020-12-09

有学者称诸子百家中“尊王攘夷”很重要,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3个回答  2020-12-15

第4个回答  2019-05-26

尊王攘夷的意思是:原意尊崇王室,排斥夷狄。后来演化意思面对外族入侵,结成民族统一战线。

尊王攘夷

【出处】战国·公羊高《春秋公羊传》:“尊勤君王,攘斥外夷。”

尊崇王室,排斥夷狄

【例子】然而清流尊王攘夷,其本色和特色都在于不重利害只论是非。

【语法】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保家卫国、捐躯报国、尽忠报国、精忠报国

【反义词】卖国求荣、丧权辱国、里通外国、崇洋媚外

扩展资料

1、尊王攘夷的近义词

保家卫国

【解释】保卫家乡和祖国。

【出自】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例子】 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为了人民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永垂不朽。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时期

2、尊王攘夷的反义词

卖国求荣

【解释】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苏循和他的儿子苏楷自认为有功于梁,当破格提拔使用。朱全忠看不起他的为人,因为他是唐朝的罪人,卖国求荣,勒令苏循辞官,排斥楷归故乡。

【例子】我们必须除掉这些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汉奸。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