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贝母是什么?

如题所述

(郑良敏)

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别名太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野生太白贝母分布于陕西秦岭太白山及四川大巴山(东经108°75′—109°58′北纬31°45′—31°66′)区城口、巫溪等县。野生变家种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于生产。以鳞茎入药,鲜鳞茎中含多种生物碱。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喘、咳嗽咯血、肺炎、支气管炎等症。

一、形态特征

鳞茎呈卵球形或近球形,外层两个鳞叶大小相近。茎单生,直立,不分枝,绿色或带微褐色。叶披针形,先端不卷曲,下部叶对生,中上部叶对生或轮生。花单生茎顶,俯垂,有叶状苞片3枚,花被6片,内花被片匙形,浅黄色,先端两侧有紫色斑点,蜜腺明显;雄蕊6;子房上位,通常3室。蒴果长圆形,长2.5—4cm,宽0.6—1.5cm,棱上有窄翅;种子黄色,扁倒卵形,边缘具膜质翼,每果具种子180—310粒(图14—44)。

图14—44 太白贝母形态图

1.外轮花被及雄蕊2.雌蕊3.雄蕊背腹面4.鳞茎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

1.太白贝母在气温5—25℃生长正常,地上部年生育期100天左右(表14—47)。

表14—47 太白贝母的物候期

太白贝母的鳞茎由两个粉白色鳞片抱合而成,1—4年锥形,以后球形或近球形,最大直径约3cm,鳞片着生于鳞盘上,鳞盘下有须根和贮藏根数条。根于7月上旬高温(28℃)季节在植株倒苗后萎缩而脱落,此时,鳞茎进入夏季休眠。8月下旬,气温下降至20℃,以外层老鳞片的物质供营养,它内部的小鳞片即新芽开始生长,更换根芽,此时老鳞片随新的根芽生长过程而逐渐萎缩,至10月下旬气温降至5℃时,开始冬季休眠。到第二年3月份气温回升到5℃时,再出苗生长。从此时起,以老鳞片未耗尽的营养加上新植株自养的物质,供给植株生长发育,到7月上旬倒苗,此时完成一个生育周年,一年两次休眠,两次生长。

2.太白贝母栽种鳞茎大的植株,开花、结果实数、种子千粒重,均比鳞茎小的植株多,因此,建立种子田,在栽种时,以选用直径2cm以上鳞茎作种较好。

3.不同肥料与太白贝母果实产量与种子质量关系极大。各年的果实产量和种子的质量均以钙镁磷肥第一,厩肥第二,其次为尿素、桐油饼、5406菌肥。

4.太白贝母每个果实有种子180—310粒,种子薄而扁平,倒卵形,皮呈褐色或棕褐色。胚乳中有一胚腔,胚呈原胚形,位于胚乳前端,胚细胞发育时,沿着胚腔伸长,温度在5—15℃时,胚发育成线形,逐渐伸长,待与胚乳等长时,发育停止一段时间,以后再分化成根和芽;温度在20℃以上时胚发育受抑制,停止分化。如再经0℃处理后,又能恢复发育,最后仍分化出根和芽。太白贝母种子,必须经过催芽(胚分化)处理,才能提早发芽;实验证明,以鲜果湿砂贮藏冬播出苗率最高。

播种深度与覆土厚度对出苗影响极大,播种深度与出苗率成反比例,播种愈浅,出苗率愈高(表14—48)。

表14—48 不同播种深度对太白贝母出苗的影响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太白贝母适宜气候冷凉的高寒山区。四川产地巫溪县红池坝海拔1800m,年平均气温9.65℃,绝对最高28.5℃,最低-15.5℃,年降雨量483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该地区有野生分布,家种生长良好。土壤以含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三、栽培技术

(一)种子培育

用种子和鳞茎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

1.选种茎

在6—7月采挖鳞茎时,选直径在2cm以上的鳞茎做种茎,随挖随栽,栽后每年只需田间管理,不必翻栽,逐年就可收获一定数量的种子。

2.整地、栽种

先清除地面杂草,捡去石块、树根,翻土30cm深,整细耙平。开130cm宽的畦,畦沟宽30cm,畦沟里的土暂不挖起,待栽好后再取沟土盖于畦面。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或地皮堆肥1000kg加钙镁磷肥、饼肥等50—100kg作基肥,撒在畦面,用锄头拌匀,翻入土内,整平。采用条栽,按行距10—12cm,横向开深10cm的沟。栽时贝母芽尖向上,鳞盘向下,不能倒栽,株距6cm,栽入沟心,深9cm。栽得太深影响出苗,太浅了生长不好。每亩用鲜鳞茎100kg左右。栽好后,用锄头挖起畦沟里的土打碎盖于畦上,整成梳背形。

3.管理

从栽后第二年起,每年春季3月下旬在贝母出苗前用4∶100倍液“草甘膦”药液,喷洒杀死野草(出苗后不能用,每亩用“草甘膦”2kg);4月上旬出苗后,及时除草,并用清水粪或0.5%尿素溶液施提苗肥(每亩用尿素10kg或清水粪1800kg)。4月中旬至5月下旬用人畜粪或化肥再追肥1—2次(用肥量同前),施肥时注意不使肥料落在茎叶上,以免死苗。

4.采种

6月下旬或7月上旬贝母的果实成熟,在种子蜡熟或外壳呈褐色时就可采收,采时注意不要把果壳弄破,果实采收后应及时贮藏。选冷凉潮湿、通风的屋角或地窖。一层果实一层土(含水量低于10%的湿润细腐殖质土),约2—3层,贮后应经常检查,土干应及时加湿土调剂湿度,不能用水淋,淋了种子要坏。种子不能晒干久存,当年采收当年用。

(二)播种

太白贝母大田生产,采用种子直接播种。

1.整地播种

整地方法和要求与种子田同,但因种子出苗细弱,密度大,土地力求细碎,畦面整平,播种应于9—10月下雪前进行。播种前将贮藏的果实取出,轻轻弄开果壳,抖出种子。每亩需净种子2—2.5kg(约计10000个果实)。与10—20倍的细土拌合均匀后播种。条播行距15cm,播种时在畦面用10cm宽的木棒压成横沟,深1cm,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然后撒细腐殖质土,厚1cm,再用草覆盖畦面。

2.田间管理

(1)搭棚

贝母第1—2年生幼苗纤细,必须搭棚遮荫。在播种后第二年3月出苗前,先揭去播种时覆盖的草,然后立即用小竹枝或树条搭棚,搭1m高,荫蔽度为50%的活动棚,平时注意检修。晴天荫蔽,长阴、久雨天揭棚炼苗。试验证明:晴天荫蔽,阴雨天揭棚炼苗,可大幅度提高保苗率。

(2)除草

1—2年生幼苗应勤除草,除草及时,可大大增加保苗率。要求除早,除小,细心,不伤苗。除草时如带出幼苗应立即栽下去。

每年3月在贝母出苗前和7月倒苗后,可用“草甘膦”液喷洒除草,节约工时,保苗率尚。

(3)施肥培土

每年施肥培土是保苗增产的关键。4月中旬出苗后用0.5%的尿素液施提苗肥1次(每亩用量7.5kg)。5月上旬用0.5%尿素液再追肥1次(每亩用尿素10kg)。夏季倒苗后除尽杂草,每亩用人畜干粪2500kg施在苗床上,然后用细土覆盖培土1cm厚。结合修补荫棚,保护越夏,10—11月再按上法施冬肥1次,以利越冬和次年春天出苗生长。

(三)病虫兽害及其防治

1.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üehn)

夏季多雨季节发生,为害幼苗。防治方法:注意排水,调节荫蔽度,阴雨天揭棚盖;拔除病株,用石灰处理病穴;发病前后,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2.根腐病

5—6月发生,根发黄腐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轮作。

3.金针虫

〔(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

4—6月为害,咬食植株地下部分,被害植株地上部分萎蔫。防治方法:在为害期用1∶30的烟叶水(每亩用烟叶25kg熬成原液75kg)灌入植株周围的土中,效果较好。

4.地老虎

(Agroiis sp.)

咬食茎叶,造成缺苗断垄。可在清晨人工捕杀或毒饵诱杀。

此外,还有野鸡、野兔、鼹鼠等为害贝母鳞茎和植株。多用人工捕杀。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用种子繁殖的在第四年或第五年6—7月倒苗后,选晴天挖起鳞茎,消除泥土(不能淘洗),及时干燥。若延长栽培时间鳞茎抽薹,外形破口,加工后品质差。

(二)加工

当天挖回的鲜贝母,立即用硫磺熏后薄摊于竹席上晒干(决不能在石板或三合土上曝晒),以一次能晒至半干,次日连续晒干为好。如遇雨天,用炕烘干。烘烤温度在40—50℃内,温度过高要糊化(变成油子),影响质量。晒炕过程中,贝母外皮未达粉白前不宜翻动,翻早了要变黄,影响光泽。干燥后装入麻袋摇动,搓脱泥沙残根,色白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