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颗的西药是怎样成型的?

一颗颗的西药是怎样成型的?

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接触面积的问题(当然楼上同学已经说是外行了,非常理解),不考虑一些缓释控释或者释放机制奇葩的药片儿,只说最常用最传统、大众使用最多的普通片,吞下片子以后首先要进行:崩解。药片并不是大片变小片,小片变没有,而是大片“砰”地一下变很多小颗粒,然后里面的药物才释放出来,所以一个普通片子做成圆柱形或者菱形还是星星形对释放没那么大影响,反正你吃下去也就是“啪嗒”一下变成一堆小颗

现在回到正题,话说为什么要你吃x颗药,其实我们搞研发的也不想啊,但这是没办法。首先要保证你吃下去的药物总量在吸收后能达到一个下限的血药浓度(就理解为血浆里的药物含量吧),达到了这个浓度药物才能起到效果,要吸收达到这个血药,片子里的药物就总先要能释放达到一个下限的量吧,为了达到这个下限的量,总要先给你吃进去这么多对吧,所以药物总量就已经确定,必须要吃下去那么多。

吃是吃下去这么多,但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起效机制和人体的吸收情况,有时候我们不希望一吃下去一崩开片子“轰”地一下把药物全都释放出来了,有时候这些药物还没到吸收或者起效的地方就给给代谢没了;有时候全放出来了人体飞快吸收了结果血药浓度倒是过了下限接着还飚过了上限,很多副作用就出来了;有时候我们还想让它的释放能持续一段时间,让血药浓度一直维持在这个上限下限之间……所以为了达到这些效果,我们就要加辅料,试来试去,必须用这么些个辅料,必须加这么多,所以辅料量也就确定了,必须吃这么多。

还有一层确实是公司成本的问题,在一个产品已经不太成功的时候,这个产品的生产线可以不用更换机械和太大的工艺流程只需要按照规程走清洗和报批的流程就可以换成另一个产品的生产线,这要节约多少成本呢……不过我们做研发的时候这个确实不是第一要考虑的,反正只要是能让人吃得下去的规格大大小小我们都得做了往上报。儿童服用减半?这个更是考虑地靠后又靠后了,因为现在已经不是想想就敢把这句话往说明书上印的时候了,很多公司是宁愿做一个小片子出一个新产品,也不愿意搞这一套了……

还有观众仍然提问了“为什么不能增加每片里的有效成分”,我理解您的意思是咱反正吃两片这么释放,咱把一片里的药物含量增加为两倍,一个片子的释放也变成两倍,不就和吃两片一样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但相信很多观众都有
有观众问我说,我先说了药物吃下去先崩解又说不希望药物释放太快是不是矛盾,是这么回事:药物崩解≠药物释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3
西药的药片。为了使他成型。除了药的成分。另外添加的就是淀粉了。没有淀粉药片就不能成行了。
第2个回答  2019-06-13
西药的成分说的很明确,中药的成分迷迷糊糊说的
第3个回答  2019-06-12
是为了方便掰开。主要是为剂量准确,有需要一半药量的便于掰开。
第4个回答  2019-06-13
西药的成型,也是有一套严格要求的。国家医药管理局有专门机构管理制造企业的。
简单说一说,就是1.配料。按照配方的比例要求,调配好主料,辅料,粘合剂等等。2.进行制作,有专门的大小模具,机器冲压,像做蛋糕,月饼一样,挤压机,挤压成型。然后加色。抛光,再加色。3.包装,出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