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落后4分,还有机会靠面试逆袭吗

如题所述

当然有啦。加油!
有人问:怎样才能成功逆袭?我想,这里面当然有运气的成份(比如笔试成绩靠前的考生面试弃权或实在太差等),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要有实力。实力从何而来?结合这几年培训女儿和其它考生的实践,我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

面试实力可分为软实力与硬实力。软实力是指考生表象的东西,简而言之就是第一印象。如考生的穿着打扮、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等。很多考生在面试之前做了大量的备考复习,也经常参加模拟面试练习答题,但到考试时仍然紧张、怯场,导致面试时逻辑混乱,说话失常,甚至连声音都在发抖,这就犯了面试的大忌。为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心态要平实: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大多是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入围,也就是说除笔试第1名,三分之二的面试考生都是属于逆袭行列。对于逆袭,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去如何高度重视这次面试,反而要从心里面放开,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要带着一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本来笔试就比你差,面试上了是我赚的,没面试上也是应该的”的心态,从心理压力上放松自己,战胜他人。如此,往往容易让我们激发出更多的潜能,轻松上阵,凯旋而归。
二是着装要合适:一般来说,没有谁明确要求你一定要正装不可,干净,整洁,合身,整体显职业、大方、稳重是最关健的,具体选择因人而异。
三是情绪要放松:在漫长的候考的时间里,考生没必要一直在看书复习,这样可能会导致越来越紧张,完全可以适当休息一下或者和其他亲友聊聊天,转移紧张情绪。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做到进场时敲门关门,面带微笑、眼神有适当交流、走路自然大方、整体展现出自然自信、大方得体,符合一般正式场合礼仪即可,避免过于刻板、僵硬、拘谨、眼神躲闪,游离等问题。回答问题中要自然,大方,不做作,声音清晰饱满。
硬实力是指考生所具备的知识功底和表达能力。这是最关健的,也就是答题环节。我觉得,答题模版当然可以借用,一些所谓的面试指导书也可以参考,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已的气场。面试考试实质上就是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能否流畅答完问题,并且答出要点,答出自己的特色,这很关健,这就要求考生除了临场发挥之外,更要在乎日常的知识储备和素质培养,只有考生自身真正具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所需的特质,在面试中就很容易脱颖而出。因此,除了象复习申论一样准备面试外,还要多看书读报,多练多说。具体来说:
1.要做真实的人:设置面试的初衷就在于跳出笔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来测查你这个人,所以,展现真实的自己才是面试的实质。面对考题,要诚实,我口表我心。要从心底摒弃那种说假话、说大话、说官话、说漂亮话的思想,用自己的真实思考来回答问题,但要注意要符合法纪和道德要求,尽量在真实中追求平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考生从价值层面去梳理很多东西,真正让自己的想法符合公职人员的职业要求。
2.要动真感情 :体现在与考官交流互动上。在考场上,要注意,不仅要抬起头来“看”考官,还应该在看中找到向考官诉说的冲动,然后从眼神、表情、语气等各个方面上找到与考官交流的感觉。这种交流感,不是在考场上提醒一下自己就能展现出来的,而是需要在备考环节大量模拟练习才有可能找到的。
3.要选准角度:平时,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对事情加以评判,标准可能是社会公认的道德价值,也可能仅仅是自己的个人喜好,但是在面试考场上,面对考题时,需要我们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一个公职人员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
4.要讲实在话:用规范的语言甚至是通俗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动不动就套用名人名言或者领导人的讲话,反而会让自己的表达显得生硬,逻辑牵强,思路不顺。所说的内容要实实在在,不空洞,有内涵。因为,语言背后的思想,比语言更加重要。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我们自己够强大,才能战胜别人,战胜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