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壮族医药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如题所述



由于复杂而典型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壮族聚居区创造了丰富的药用资源。据1983年至1987年的调查,仅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有中草药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壮医常用药709种。1993年以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室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科研项目“壮医药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进一步开展了全区壮医药普查,发现壮医药新品种397个。因此,仅广西就有1000多种壮医药。


壮医药历史悠久。壮医药的一些品种开发利用较早,也成为著名的中药。比如《后汉书马援传》说“出门踮脚会得瘴气”,因为常吃薏米可以预防痢疾。回到中原。薏苡至今仍是壮族的常用药材,也是常见的中药,在壮族聚居的百色县盛产。贵县罗布泊湾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苦丁茶、金银花等壮医常用的药材。《神农本草》中的365味药,有银桂、桂木、薏苡仁、丹参、钟乳石等。这是丰富的壮族地区,包括。此书中的“药”有125种,具有“散寒热,破积治病”的功效,多产于壮族地区。唐代《新本草》中有许多壮药,如蝮蛇胆、滑石、樟树根皮、茯苓、肉桂、大蒜、栝楼、黑石脂、钩藤、白花蛇、郁金、苏、狼板等。在很短的时间内,《本草纲目》记载了当时朝廷供奉的著名壮药解毒药陈家白和甘家白药。


如前所述,毒药和解毒剂的广泛应用是壮医药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亮点。此外,朱砂烧汞的先进方法和三七的发现利用也应成为壮医药开发利用的重要标志并达到一定水平。


说朱砂出自涪陵,其实以戎州勾楼,尤其是永州产的包金砂最好。宋代《本草经注》详细记载了壮族先民烧汞的方法:“檀人炼丹砂为汞,以铁为上下壶,上壶盛沙,下壶盛水,埋于地下。两个水壶的口被封在地上,用热火烧着。红砂水化成雾,与水相配,然后落下。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密封蒸馏法,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记载。


三七是著名的中药,广泛用于活血化瘀。但首先,它是著名的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对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贡献。该药过去和现在主要产于广西百色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明朝以前,中原的医生还不知道什么是三七,但壮族人已经使用三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据记载,田七本名“三七”,是正宗品种,因为它主要产于广西的田阳、田东、那坡、德保、靖西等壮族聚居的地方。过去商人多集中在天舟。明朝李时珍《灵外代甲》说田七“生于广西南丹府董藩深山”,并说“此药近代开始出现,用于南方人民军求金疮,有奇效”。


俗话说“谁断了一根棍子,有淤血就马上嚼起来,淤血就消散了。接待一个员工,先花个一两块钱,然后血就不冲心了。你应该在工作人员和分娩后服用它。总的来说,这药甘苦,又是.的药阳明,厥阴血,所以能治百病。”。可见,田七治疗内伤、外伤、瘀血等疾病的方法,最早是壮族人发现并应用的,其优势不可磨灭。现代研究证明,三七中含有皂甙等有效成分,既有人参的治疗作用,又避免了人参的副作用。国外研究称三七有抗癌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田七的研究开发方兴未艾。从田七牙膏、田七花茶、云南白药到多种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田七都是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产值上亿。


壮医药资源主要产于或专产于壮族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白花蛇、葛根、花粉、山豆根、广西血竭、金钱草、扶芳藤、胡颓子、木棉等。特别是田七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这种药一定会为我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广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中成药生产,如接骨水、云经、中华大爹丸、金鸡颗粒、鸡骨草丸、颜建宁、三金片、百年乐、大力士等。大多是在壮医药秘方或其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疗效显著,不易仿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医疗器械如药乳罩、产妇泉浴、女神音乐浴、通热清口服液、消口服液等。《本草纲目》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研究成功,是在发现和整理壮医药秘方的基础上提出的。投入开发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