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很多混得比较差?

如题所述

一、受制于视野,被限于格局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深受其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能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给到更多人生的引导。这些影响在分数上,或许能靠着勤奋弥补,但在进入社会以后,格局的差距便会显露无疑。从小弹钢琴,被父母带着四处去旅游的大学生,长大后,相比起那些读书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农村孩子,有着更宽广的视野。

当你遇到重大机遇,向父母征求意见的时候永远收到的都是“求稳”。就是要短期内可以抓到手里的直接利益。工作要找公务员,对象最好是教师,什么都比不上“安稳”两个字。突然有一天带着风险的机会来临的时候,父辈的意见一定是“放弃”并伴随着种种威逼利诱要求你放下,然后眼睁睁看着机遇溜走。在现如今的社会,机遇稍纵即逝,你抓不住会有人去抓住。

二、与身俱来的自卑感

上学的时候,只去过很少的几个地方,我爸还说,以后少旅游,我妈经常说,咱家没钱,你什么都要省着花,能不买,就不买,有时候想买的东西也不敢买,因为没钱,感觉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没拥有过,特别没有自信心,总觉着比别人差。

农村人家庭的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会攀谈,子女寄了多少钱回家。然后又把这种无形的压力传达给电话那头的子女。所以他们心里就会很内疚,就省吃俭用往回反哺,没有更多的钱时间去投资自己,一代一代恶性循环,亲身体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首先,在个人阅历上,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过很多新鲜事物,眼界更高,而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到条件限制,除了书本上能够学到的,其他接触到的比较少。其次,性格方面,城市里的学校更注重全面发展,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等等,这些都能够锻炼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农村里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会让他错时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农村里的孩子也有很多发展的不错的,不能一刀切,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20-09-24

原因太多了。。。一条一条来说吧

1.穷

直白一点就是一个字“穷”。

没有金钱的支撑,孩子从小都是死读书出来的,没有机会报什么兴趣班呀,特长班呀,更没有机会去旅游,去公园、游乐园、博物馆。。。玩耍了。所以孩子见得世面比城市孩子可能要窄。

金钱决定见的世面,见的世面决定你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待人处事的能力。

富裕家庭的孩子们,从小看家长当官、做商人、当医生、做教授习惯了,孩子是最具有模仿力的,不知不觉就学的七七八八了。

家里穷的孩子,家长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在家种地,为人处世的能力比上述家长们欠缺的太多,孩子自然啥也没学到。

2.家长的教育

我这里不是说书本上的教育更不是特长上的教育,这些东西都可以习得,主要是性格培养上的教育很难改变。

富裕人家,长辈们看待问题非常灵活,解决问题能力非常强,培养孩子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情绪价值高,很容易培养出同样情绪价值高的孩子,家境不错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独立、自信、乐观,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突出。

贫穷人家,长辈们每天都耗时耗力在投资回报率低的工作上,长时间的劳动力压榨,非常容易使他们情绪不稳定。这就意味着孩子很多是在争吵、谩骂甚至打架的童年中度过。而且家境贫寒更加剧了大人工作的时间,即便是休闲时间大人也在娱乐放松自己,很少会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这样环境下形成的孩子一般孤僻、自卑、依赖性严重。这些性格都不利于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

3.家庭能够提供的支持力

家境好的孩子一般家长人脉广阔,资金雄厚,毕业之后,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买房子首付一般不成问题,甚至有的家长可以帮你参谋工作,带你投资。孩子工作一般属于玩票性质,可变动空间非常大,这就意味着他们选择的空间大,试错成本低,对于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

贫困人家的孩子呢,毕业之后,啥都没有。这可能都达不到,甚至家里还有好多弟弟妹妹,年迈没工作的父母等你养。工作压力大,而且工资不能停,试错成本高,不敢换工作,不敢强出头,不敢做有害工作的一切事情,所以他们大多有种唯唯诺诺的感觉,因为他们尝试不起跟客户跟上级甩脸子的代价。而且由于不敢试错,能力提升很慢,又由于性格问题,非常容易被别人压榨。

两个孩子起点不一样,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你却要他们终点线一样。。。

混的好的基础本来就是资金、人脉、能力交织才能得到,穷苦人家的孩子好不容易学出头了,才发现这些东西都不是靠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得到的,基本都源自于祖辈们的积淀。

人家家长甚至祖父母跑了大几千米,孩子跑一百米最后冲刺和你一开始就是大几千米的赛道能一样嘛。

所以不要和别人攀比,因为本来起点就不一样,你要是能比得过,那你真的是超人了。

不和别人比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应该学会和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即便你跑不过人家,但也比还在起点的父母们强的多。

第3个回答  2020-09-24
一、受制于视野,被限于格局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深受其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能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给到更多人生的引导。这些影响在分数上,或许能靠着勤奋弥补,但在进入社会以后,格局的差距便会显露无疑。从小弹钢琴,被父母带着四处去旅游的大学生,长大后,相比起那些读书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农村孩子,有着更宽广的视野。

当你遇到重大机遇,向父母征求意见的时候永远收到的都是“求稳”。就是要短期内可以抓到手里的直接利益。工作要找公务员,对象最好是教师,什么都比不上“安稳”两个字。突然有一天带着风险的机会来临的时候,父辈的意见一定是“放弃”并伴随着种种威逼利诱要求你放下,然后眼睁睁看着机遇溜走。在现如今的社会,机遇稍纵即逝,你抓不住会有人去抓住。

二、与身俱来的自卑感

上学的时候,只去过很少的几个地方,我爸还说,以后少旅游,我妈经常说,咱家没钱,你什么都要省着花,能不买,就不买,有时候想买的东西也不敢买,因为没钱,感觉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没拥有过,特别没有自信心,总觉着比别人差。

农村人家庭的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会攀谈,子女寄了多少钱回家。然后又把这种无形的压力传达给电话那头的子女。所以他们心里就会很内疚,就省吃俭用往回反哺,没有更多的钱时间去投资自己,一代一代恶性循环,亲身体验。


三、原始资源有限

农村大学生和富二代的人际关系,现在天壤之别。虽然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积累,但是父辈的人际关系网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迅速积累人脉。农村大学生要想“鲤鱼跳龙门”,就必须在大城市才能有更多的机会,父辈积累的人脉关系在大城市不太受用,都得靠自己在大城市慢慢打拼积累人脉。有现成的人脉关系和自己慢慢积累的人脉关系,哪个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呢?况且现在农村大学毕业生,要想积累到好的人脉关系还是比较难的。

四、急于变现,只会节流

同样是两个决定考研的学生,在收集资料上,家庭环境比较优渥的同学往往占尽了优势。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想报名上一门网课,想买哪本教材,他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轻松获得他想要的资料。但对于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要考虑的问题就比这多得多。报名一门网课也许需要花费几百块钱,那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一本全新的教材,是他兼职一整天的工钱。读大学的学费,可能就已经掏空他的家庭,他不可能再向家里伸手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把时间抽出来,去做赚钱做兼职。
第4个回答  2020-09-24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很多都混得比较差,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是从农村出来的,那么自身家庭教育的话,就没有过多的让他们有很大的志向,那么这样就导致他们追求没有那么高,混的就相对比较差一些。
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还有成长环境也很重要,这两者如果相对来说比较差一些的话,经历了这一些的人,他们的志向大部分的会没有那么高,也不容易混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