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从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从不数银子的多少呢?

如题所述

题主所言,那是影视剧里的场景,现实并非如此。

不少古代文学小说作品都曾对银两做过描写,比如《水浒传》中吴用与阮氏三兄弟在水阁喝酒,吴用用了一两银子就能买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和一瓮酒,甚至还把之前欠下的酒费钱也结清了,可想而知一两银子那是有多值钱。

所以,在古代,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的可能性不太,一般人都用不着花那么多钱,而且,一般人也没有那么多钱。

《红楼梦》中,刘姥姥到荣国府打秋风,听到平儿说一顿饭就吃了70-80斤的螃蟹,不禁感慨,这有钱人家一个菜钱就二十多两银子,那已经足足够庄稼人的一年全部花销了

所以,一般也只有有钱人才会如此财大气粗,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若是贫困人,不给够钱,那恐怕就只能被打个半死再被抬出去。因此,题主所言的只是影视剧中的场景而已。

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

《明史》记载,七品知县一年的薪资大概只是45两白银,而明朝时期,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到质量较好的一石(约95kg)大米。若是放在唐朝,这一两银子的价值更高,贞观年间,5文钱就能够买到了一斗米(10斗米等于一石),而当时一两银子值1千文铜钱,若是和现在的大米价格2块钱一斤算,折算起来,一两银子大概值4000块钱,可见这银子多么值钱。

因此,在古代,铜钱是最为常用的商品货币,老百姓经常用铜钱来和商人交易。

当然,如果钱的价值比较大,那肯定得想办法来解决。古代不同于现代,现代纸币上面值都写得明明白白,交易起来也是清清楚楚。

古代人为了确保交易公平,商人们会随身带秤,秤不大,主要用来称银子,要是多了或少了,剪刀剪一剪。(注:银子质地软。)

若是碎银子多了,那就攒攒再重新回炉打造,又出来新的银子。当然,这里面考究的内容比较多,包括银子的大小,成色等都是有讲究的。

总而言之,古人买卖交易,绝非是随便给几个银子就走的那种。

关注我,了解更多文化历史知识,若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因为古代银子比较值钱,当时日常消费都是铜钱,能留下银子肯定超过了饭钱,店小二非常高兴。
第2个回答  2020-12-26
因为银子是流通货物,而且当时古代人民十分淳朴,如果没有钱就不会去酒店吃饭
第3个回答  2020-12-27
影视作品的描述而已,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古时候的人收钱以后要用小秤子来称一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