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介绍

谁知道有关一些物理学家的介绍快告诉我!谢谢大家拉~
有关于安培的吗?

  物理学家介绍——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300年前阖然长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惯性定律原理(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人,后来牛顿系统地归纳了这个定律(因此后人也叫它“牛顿第一定律”),使之成为一切力学定律的基石。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霍金的成就与这几位前辈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资格跻身科学名人堂吗?让我们从他在学术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介绍

  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严济慈
  严先生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著名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但压电效应的定量数据的获得,是严先生深入研究并精确测量给出的。严济慈的导师是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妇的好朋友。玛丽•居里夫人对严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并把四十年前居里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借给了严济慈。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对严济慈也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严先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其反效应具有各向异性、饱和现象以及瞬时性等特性,扩充发展了居里的理论。1927年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就职仪式上他宣读了他的得意弟子---严济慈的博士论文。1931年严先生回国。1935年与著名物理学家F•约里奥—居里及卡皮察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教于1923年诺贝尔奖得主密里根,1930年获博士学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时,向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这样介绍赵忠尧:“这位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指赵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给出的第二个课题(第一个课题被赵先生拒绝了)“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测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所谓反常就是与当时比较公认的克莱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过重元素时相差很大,如当硬γ射线被铅散射时吸收系数比公式结果大了约40%。由于密里根相信克莱因---仁科公式的结果,而对赵先生的结果不甚相信,以至将论文搁置了2个多月。后来由于鲍文教授十分了解赵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证,文章才于1930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康普顿散射外,伴随着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由于当时所用的方法不能显示详细的机制,只能断定这两种现象不是由于核外壳层电子而是由于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实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产生正负电子对而减少的结果,而特殊辐射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碰撞湮没而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的湮没辐射。

  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说过:“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能留名学史上的有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师从迈特纳,他先后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有幸听过玻恩、米泽斯、海特勒、诺特海姆、弗兰克、薛定谔以及德拜等人的课。1933年26岁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论文《ThB+C+C11的β谱》,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玻登斯坦以及迈特纳等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王淦昌的博士论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拜会了卢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学家。1934年4月回国。
  王先生的科学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利用宇宙线研究了μ介子衰变特性;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先生参与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也译为冯•卡曼)。冯•卡门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伙伴之一。后来,卡门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成为在这两方面极富盛名的权威。1936年秋,钱先生慕名到加州访问卡门。卡门对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非常欣赏,建议钱学森到他这里来读博士学位。从此钱学森在卡门指导下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中国学生赢得了卡门的特殊感情,除钱先生外,他还培养出了林家翘、钱伟长及郭永怀等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常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钱学森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48年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材,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1955年起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所改建为原子能研究所,
  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做出了贡献。

  1937年,钱三强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留法公费生。夏到达巴黎,当时正在法国参加会议的严济慈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伊莱娜•居里。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人称“小居里夫妇”。钱三强进入居里实验室后,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有机会就帮助别人,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验本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钱三强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就这样东问西问两年多的实验室工作使钱三强增加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1939年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钱三强随同事想逃难,但未能成功。这时他的公费留学费用中断了,回国不能,留下又没有生计。在钱三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不肯离开法国的约里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既然是这样,那还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实验室还开着,就总能设法给你安排”。1943钱三强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国。钱三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凭他的卓越贡献已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1946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石
  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3
随着时代的更迭进发,涌现出许多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人,在物理领域也不例外,我在这里整理了世界十大杰出或著名的物理学家的相关知识,快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 世界十大杰出著名物理学家
高中 物理 学习 方法
物理常考的密度测量
世界十大杰出著名物理学家 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百科 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他通过论证开普勒定律与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20世纪伟大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能量守恒理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个是量子力学)。虽然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 = mc2 最著称于世,他是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伽利略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他第一个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伽利略从实验中 总结 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 爱迪生 爱迪生(1847~1931)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在美国的100位人物中排第9名。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瓦特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英国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 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1]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麦克斯韦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 。 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对物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狄拉克 保罗·狄拉克,OM,FRS(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 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1]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2]。 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2017年11月,霍金预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将变成"火球"。 <<<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物理时感到很不适应,因为与初中相比,高中物理内容更丰富,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学生的灵活性。许多高中生在学习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方面感觉很简单。当他们学习重力运动、力学问题和什么曲线运动时,他们开始感到无力。物理性能下降到低潮。他们慢慢地厌倦了物理。即使他们提到物理,他们会感到头痛,这会使他们疏远。物理! 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变化的物理 学习态度 和学习方法,让自己尽可能适应高中物理。下面是如何学习一些高中物理上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减少起点,从零开始。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是好的,高中物理一定会好的。初中物理知识是肤浅的,只要用大脑来学习,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反复强化训练,身体素质也会提高,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这样说,高分并不意味着好的学习。如果你想学好物理,你需要学生对物理有很强的兴趣,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踏踏实实地学习,稳步前进! 二。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 典故 、轶事和神秘 故事 ,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教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三、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中,上课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听力的效率决定了听力学习的基本情况,为了提高听力的效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前预习 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 辩论 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做好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1,及时做好复习。课后,你必须好好复习一下这一天。复习的有效方法不仅是一遍遍地阅读书籍和笔记,而且还以令人难忘的方式复习它们。首先,我们应该把书和笔记结合起来,回忆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例如,我们应该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者我们可以写在草稿上),并尽可能全面地思考。然后打开书本和 笔记本 ,比较哪些记忆不清楚,把它填满,以便巩固当天的课堂内容,还要检查当天的课堂听力效果,还要改进听力方法,提高听力效果。T 措施 。 2、做好章节复习工作。学习一章后要进行阶段性复习, 复习方法 也与及时复习一样,采取记忆式复习,然后与书、笔记进行比较,使其内容完善,并在之后做章节总编。 3.做好章节总结工作。该章的摘要应包括以下各节。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规律、公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般典型问题、物理模型等。自我体验:应记录本章中你所犯的典型问题,分析其原因和正确答案,并记录本章最有价值的思维方法或实例,以及仍然存在的未决问题。以补充未来。 4.做一个好的总体回顾。为了防止以前的知识遗忘,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天,要在复习前学会所有的知识,你可以阅读,阅读笔记,做问题,思考等等。 第五,正确处理练习。 许多学生把物理学的希望寄托在大量的学科上,并对海军作战进行了一些研究。这是不恰当的。”不要根据问题的数量来谈论英雄。重要的是不要做更多的问题,而是要达到高效率和高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是检查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你不能准确地掌握它,甚至偏离它,多做练习的结果会增强你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在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练习。对于中级问题,我们应该注意问题的益处,即问题之后我们得到多少,这要求在问题之后进行一定的“ 反思 ”,思考本课题中所使用的基本知识,主要是针对知识点,哪些物理规律是选择、是否存在其他解决方案、分析方法和解决该问题。当你解决其他问题,不管你是否用过,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你会得到更多的 经验 和教训。更重要的是,你会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未来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的练习(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技能就无法形成,他们也不能形成。此外,无论是作业还是测试,准确度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方法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也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也高度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尤其是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我们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的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提高我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总之,只要我们是开放的,主动的,务实的,认真的,努力理解知识,多思考,多学习,强调科学的学习方法,把生活和生产与现实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应用,就一定能学到高中物理。 <<<
物理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V;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m1-m2)/V。 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特别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固=m/V2-V1 特别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 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3 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 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已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ρ球=m球/V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实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球/ρ铁。若V球=V铁,则该球是实心;若V球>V铁,则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铁=ρ铁x V球,若m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m铁>m球,则则该球是空心。 5 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容=(m3-m1/m2-m1)ρ水。(V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混=m混/V混=m1+m2/(V1+V2).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必须把握m总=m1+m2和V总=V1+V2,列方程来解。8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 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m3换算dm3 4.6 m3=4.6x103=4.6x103 dm3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23cm=?m 23cm=23/100=0.23m=2.3x10-1m 10 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11 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什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12 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 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 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情况一、 1、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上升。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2、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下降。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二、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下降。 16 判断物体具有那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 月球上的特点: (1)、无大气。 (2)、无磁场。 (3)、弱重力。 (4)、昼夜温差大。 18 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 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 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1)、供氧 (2)、耐压 (3)、密闭 (4)、保暖 (5)、抗射线。 21 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 火箭的整流罩应具备的特点: (1)、熔点高 (2)、隔热性能好。 <<<

世界十大杰出著名物理学家相关 文章 : ★ 最著名的10大物理学家 ★ 十大物理学家排名 ★ 高智商名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成功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 名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人物介绍简短 ★ 爱因斯坦为什么伟大 ★ 关于史上十大高智商人物排行榜以及爱因斯坦的智商是多少 ★ 高智商达人爱因斯坦的智商有多高 ★ 最著名地理学家整理 ★ 智商最高的十位天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fc3c5445c1ba79cfc8b2d8178c3c5d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第2个回答  2023-04-25
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简介华伦海特的故事介绍   华伦海特简介   华伦海特简介是这样的:华伦海特,波兰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于是被迫由他的保护人送出去学习经商。他曾经在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家边旅游边学习,也拜访过很多科学家和一些科学仪器的制造者。在1717年移居荷兰后,成为了仪器制作专家。   华伦海特画像   他自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车间,制作出许许多多造福于人类的发明。温度计、气压计、液体比重计等。与此同时,他还专研气象学等方面的研究。   说到华伦海特简介,不得不提华氏温标。华伦海特在十八世纪初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本来是使用酒精作为测温的物质,后来改成了水银。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支华氏温标。这也意味着从此温度测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刚开始,华伦海特选用了两个固定的点,把它定做零度,而另一个点就是正常人的体温,定做96度。之后加进来第三个固定的点,也就是冰水混合物,定为32度。   另外,华伦海特还进行过其他的一些实验。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每一种液体其实像水一样都有自己的一个沸点,这个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研究发现对于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之后他又继续研究,最后设计出带有气压表的温度计。在1721年,他又发现水即使是在冰点以下仍然还是液体的状态,于是成功设计出比重计。虽然最早发明温度计的是意大利的伽利略,但是华伦海特在计温学上的贡献依然是非常卓著。   华伦海特的故事   以下是一段关于华伦海特的故事:华伦海特在荷兰的时候是一名吹玻璃的工人。从1709年开始,他就制造了读数相同的酒精温度计。在研究过阿蒙顿的水银热膨胀的知识后,他开始发现水银的好处多于酒精。   华伦海特实验图   酒精的沸点太低,低到连水的沸点也测不出,而水银不会。之后他还发明了能够净化水银的方法,倡导大家使用水银温度计。   华伦海特的温标有三个固定点,它们分别是0°F、32°F以及水的沸点212°F。在刚开始的阶段,他使用的是两个温标的固定点,一个固定点的温度是等于他妻子的.温度,把它定为100°F,而另外一个固定点则相当于北爱尔兰冬天的最低的温度0°F。华伦海特把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分成100等距离的一百份,每一份记为一度。渐渐地,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准确的,于是他后来将冰、水、氯化铵和盐混合物的溶点作为0°F,把冰的溶点记做32°F。后来他又将水的沸点记为212°F,均匀得分成了等距离间隔。   至今,华氏温标仍旧还在被一些国家使用,华伦海特认为:不同的液体是不同的,除了水的沸点是212°F,他还测定了别的物质的沸点,比如酒精沸点为176°F。现在,在很多工业生产或者科学实验中采用的是国际实用温标,摄氏温标已经不被使用了。而现在的摄氏度都是指国家摄氏度,自从采用了绝对零度,“百分”这词也不再被使用了,以上便是华伦海特的故事。   华伦海特的成就   著名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的成就卓著,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便是在1714年发明了华氏温标。他把水的沸点定为212度,把冰点记为32度。规定在数值后面要加上°F,这个符号读作“华氏度”。   华伦海特另外一个成就就是他发现了能够净化水银的方法,并且提出用水银代替酒精用来测量温度的指标。于是便有了酒精和水银两种物质的温度计。   但是酒精温度计有一个缺点,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还低,在78摄氏度的时候会沸腾,这个时候玻璃管中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酒精温度计连水的沸点也测不出来,所以水银在测量温度上比酒精要实用得多。后来他惊奇地发现水的沸点是随着气压的变化而变化的,于是就有利用沸点的测高计。   温度计上是有刻度的,这是用来显示温度刻度的尺子,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每个人制造的温度计上面的刻度都不一样,这也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于是华伦海特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温度计上面的刻度都统一起来。他把当时所能了解到的最低温记为零度,那时候的冰雪和盐的混合物温度最低。然后把温度计放进自己的嘴里,水银升到哪里就在哪里划一条刻度,然后把中间划成二十四格。后来将二十四格中的每一格又分了四格。其他的液体制成温度计也用这种刻度的方法。当华伦海特的温度计被荷兰人以及英国人采用的时候,其他国家的却远远没有看到温度计的用处,以上便是华伦海特的成就。
第3个回答  2023-05-04
牛顿,英国著名 物理 学家,被誉为“近代 物理学 之父”。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牛顿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牛顿资料简介
牛顿,全名艾萨克·牛顿,原名Isaac Newton,在十七世纪出生于英国,又于该世纪二十年代逝世于肯信顿这个小地方,逝世之时已有84岁高龄。他儿时在当地有名的格兰萨姆中学,大学 毕业 于剑桥。牛顿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 智商 ,小时候因为一个苹果便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在物理学、天文学、科学、 数学 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他信仰 自然 神论,晚年又研究神学,可惜无果而终。光辉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新颖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基于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法,最终提出牛顿各种定律,与另外一位伟人共同发明了微积分。此外在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的基础上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牛顿简历中令人侧目的当属他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代表作品,众多作品中有 论文 也有草稿。他晚年有众多任职,也荣获众多殊荣,其中将牛顿比作现当代什么之父。牛顿对世界的贡献不是牛顿简历简简单单就可以涵盖的,我们必将记功于他时长千秋万代。
牛顿的成就
牛顿的成就几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物理界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新纪元,所以牛顿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尽管他的性格不讨喜,但是牛顿的成就无人敢否认。英国的女王都亲自授予他爵位,长年代理英国皇家学院院长。所以牛顿作为一个科学家,日子过得是不错。

牛顿的成就咱们细细说来,在力学方面,牛顿发现的力学定律完全适用于所有力学现象,牛顿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牛顿力学;还有著名的万有引力,就是那颗苹果掉到他头上而产生的学说,几乎解释了整个宇宙;在光学方面,牛顿的成就在那个简单易操作的三棱镜实验,直接解释了白光其实是彩虹色,而牛顿从现象看到本质,创立了微粒说;在数学方面,牛顿建立二项式定理,从而创造了微积分学说,如今微积分成了大学的一门课程;最后,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利用行星定律解释潮汐现象。这些内容都是牛顿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但是我们一样不可否认牛顿的天才。

牛顿在晚年的时候因为在物理学上的研究瓶颈,遇到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所以他转向了神学研究,甚至创立出“神的第一推动力”学说。同样,牛顿也通过演算解除《圣经密码》,预言世界末日。虽然现在看来是无稽之谈,但也只能算是牛顿失败的成就。
牛顿是什么之父
牛顿一生辉煌,在物理学、天文、力学、神学等方面都有所涉猎,所以他荣获了很多殊荣和称号,例如说牛顿是“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以及“近代物理学之父”。

关于第一种说法是因为他仅在力学方面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牛顿在毕业后尚未工作留校,就在此时他研究了许多的书籍,并运用其知识发现了众多力学理论,这些规律被众人认定成定律。关于牛顿的第二种说法说与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原因是牛顿都以有理论依据的操作和方式为基础进行科学实验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发展,以至于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有所影响。关于牛顿是什么之父第三种说法,对牛顿赞誉极佳。这种说法与其说是一种称呼,不如说是一种赞誉。因为他在力学方面的成就,使得其引领了物理学研究进程。

总结三种牛顿是什么之父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三种说法字面不同,但实质相同。无论是物理学还是科学的方面的说法都是在赞誉牛顿人生中的成果,我们看到这些成果,在发出赞叹的同时也深受其蒙泽。

猜你喜欢:

1. 法拉第生平简介

2. 九年级历史资料期末

3. 霍金的资料简介

4. 数学家刘徽生平资料简介

5. 牛顿的简介资料
第4个回答  2019-03-04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迈克尔·法拉第、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理查德·费曼、埃尔温·薛定谔、保罗·狄拉克、欧内斯特·卢瑟福,沃纳·海森堡。
可以多读些科普读物,提升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推荐,鬼脸物理课,小说笔法讲述物理学发展史,记述物理学大牛们的成长历程,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