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切的战争来源于政治。

这句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正确还是什么?

正确!

战争与政治。首先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这一论述造成我们,无论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产物,都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是在政治的领导下进行的。政治贯穿于古今中外的一切战争之中,政治贯穿于每场战争的全过程。纵观人类战争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所进行的战争,无不是从事这场战争的阶级、民族、国家、集团的政治的继续。每一场战争的爆发进行和结局,一刻也离不开政治。革命战争是革命政治的继续;殖民战争是殖民政治的继续,帝国主义战争是“世界霸权”政治的继续,因此,从本质上讲,战争就是政治。 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因而,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其次,战争从属于政治,由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必然使政治对战争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就决定了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是服从关系。战争必须服从政治、战略必须服从政治。 政治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政治决定着战争的爆发与结束。第二,政治决定着战争的性质和结局,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政治目的的进步或反动,决定着战争的正义性或非正义性,而战争的性质决定着人心的向背,从而对战争的前途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正象毛泽东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时指出的:“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人心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正义的革命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毛泽东选集》第1246页)第三,政治规定着战争的指导路线,政治对战争的领导作用,是通过战争指导路线实现的,而战争指导路线又是由领导战争的阶级的政治路线规定的。第四,政治统率一切斗争形式,为战争创造条件,在战争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军事斗争形式是大量的和主要的,同时还需要有其它斗争形式作直接或间接的配合,例如,经济、文化、外交等斗争形式,而这一切斗争形式都由政治统率着。充分发挥政治的这种统率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斗争手段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动员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争,为战争的胜利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此外,政治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作用还突出地表现为人的精神因素对战争作用上。精神因素是战争胜多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战争中精神因素的培养与建设,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再次,战争反作用于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毛泽东在论述政治对战争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充分肯定战争对政治的反作用,首先,战争一旦发生,它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政治必须充分注意战争所具有的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使自己的活动有助于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如果政治的活动忽视或违背战争的客观规律,就有造成全军覆没的危险。其次,历史经验证明,战争的结局直接影响双方战后的政治发生方向和政策。影响的程度因战争性质和情况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一方的失败,往往要改变战前的政治方向,国内政局和政策,因为“军事上破产不可能不成为深刻的政治危机的开端”。(《列宁军事文集》第13页)有时,也可能不改变政治方向,只调整某些政策。毛泽东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毛泽东选集》第514页)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阶级不经过战争而夺取国家政权的。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正义战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取得阶级解放的正确途径。革命的阶级和民族只有胜利地进行革命战争,才能取得阶级和民族的解放,实现革命的政治目的。反之,如果不进行革命战争,或战争失败,则无法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任何非正义的战争,在民心正义面前都是纸老虎;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未来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凭借强硬的武力去占领一个国家。任何侵略战争也许能够赢得一次战争的胜利,但是战争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国民。现今各国都注意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而且一些大国正在发动第三轮军备竞赛,各国有的出自本国的安全考虑,有的是政治野心的膨胀和领导无能的战略转移……。 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持续走低,私欲的占有已经超过经济的平衡趋度;世界经济如负重超载的拖车在喘息前进,甚至停止不前。当今各国政府无人也无力改变这种整体世界经济形势。因此一些国家(如美、英、日、意等发达国家)为摆脱如今经济问题,而采取了战争方式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二来想通过战争消费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今地区局部小规模的战火不断,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历史证明从海湾战争以来,到近期的伊拉克战争,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只能反映出他们国内经济矛盾进一步激化……;矛盾的加深趋势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声称政治、经济大家的人们,只能望而兴叹,而无能为力,顺其自然、且得苟安。因此,他们即崇尚战争又害怕战争,不敢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经济问题的发展似毕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也未必竟然。如何扭转这种畸形经济发展形势,它需要政治家们有过人的胆量和才能,转变经济模式,达到惊世的更高创举。我也不知道建立什么样的模式,但是,我知道要想做到这个转变很难,其中的关键就是打破人们的私有观念,改变经济的货币标志形式,为了更好地消费,要力求真实客观的平均,不至于出现主观形式上的平均,以至于经济的严重失衡;因此,要严控经济的平衡趋度,并保障人们的稳定的基本生活水平;不要让私欲侵吞了未来的发展,为自己和别人打造战争的坟墓;减少你的一点私欲,得到一份平安、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6
正确

其一,政治是整体,战争是部分,政治产生战争。他认为,在考察战争与政治这两个相互矛盾着的因素时,既应注意对它们进行分别的研究,又应善于把它们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进而从总体的意义上认识战争的起因问题。
其二,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或政治是头脑,战争是工具),政治操纵战争,军事观点从属于政治观点。
其三,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不因战争的爆发而中断。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克劳塞维茨批判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战争在爆发之后,就会脱离政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东西,一种按自己路线发展的东西。
另一方面,战争反作用于政治。克劳塞维茨认为,尽管战争是由政治目的引起的,战争必须服从战争意志的支配,但政治目的并不"因此就可以任意地决定一切,它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因为战争虽然是一种政治交往,但它又是一种与人类其他政治交往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61776.html

第2个回答  2009-12-16
还有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战争是它的本性。

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第一就是帝国主义战争。 即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所进行的争夺。
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要继续经济发展,而本国资源已几乎用尽,只有靠战争来掠夺别国资源(石油、土地、矿产……)

美国侵略伊拉克、阿富汗等,除政治因素外,也有这样的经济因素。
第3个回答  2009-12-16
说来源利益还过得去,怎么会来自政治呢。只是政治对战争有决定意义。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两者的目的来源都是为了谋取利益。政治对战争有的决定意义,但战争同样对政治有反作用。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第4个回答  2009-12-16
正确的,您自己去研究二战,不就出来了么?
政治引发的国家、国土、民族利益纷争,帝国主义战争是“世界霸权”政治的继续,因此,从本质上讲,战争就是政治。
而源于政治有不仅是政治,还有经济、民族、国土………………太多了,数不清的。
战争是由政治体制和政治趋向决定的,所以源于政治,但战火是由民族、利益等因素造成的,所以不仅有政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