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的性质

[1]国民革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资产阶级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1
资产阶级爱国运动
第2个回答  2009-11-21
反帝爱国
第3个回答  2009-11-21
国民革命运动目录[隐藏]

黄埔军校的创建
北伐战争
南京政府的成立
1、国民大革命的认识
2、怎样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3、全面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4、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
6、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7、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黄埔军校的创建
北伐战争
南京政府的成立
1、国民大革命的认识
2、怎样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3、全面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4、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
6、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比较7、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编辑本段]黄埔军校的创建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员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实际确立了孙中山“联俄,联众,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十人还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校,简称黄埔军校军校由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 任党代表。11月从法国归来的周恩来担任了军校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还派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等在军校担任有关负责工作。他们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还从各地选派委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成为军校的骨干力量。
1924年至1927年,黄埔军校共举办六期招收学生1.2万多人,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编辑本段]北伐战争
1925年七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党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不少党员在军中担任了党代表,国民革命军成为当时的一支新式队伍。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那时吴佩孚控制着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和直隶南部有军队约20万人;孙传芳盘踞着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有军队约20万人;张作霖占有东北各省,北京,天津和津浦铁路北段地区,并掌握北京政权,有军队约35万人。这些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不断进行争夺地盘的战争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
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浙江。两湖地区是北伐战争开始的主要战场。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迅速进入湖北。8月中旬北伐军先后夺取了武汉铁路上的军事要隘丁四桥和贺胜桥。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9月,北伐军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主力。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和福建战场也都取得了胜利。刚从苏联归国的冯玉祥于9月中旬率部在绥远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随即挥师难下,同北伐军遥相呼应。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北伐战争的胜利,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1927年3月下旬,当北伐军进逼上海时,上海80万工人举行总罢工,接作者在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等的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经过30个小时的战斗,解放了上海,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段的力量。
[编辑本段]南京政府的成立
正当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残酷地屠杀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这年九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实现“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全国开展清党活动,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党的优秀儿女夏明翰,向警予等相继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1928年上半旬,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
[编辑本段]1、国民大革命的认识
①通过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军阀内部的分化和革命,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扩大,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②从1924年1月开始到1927年7月失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北洋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人民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③鉴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广州国民政府北伐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工农运动的积极促进和配合下基本消灭孙、吴两大军阀,打败了奉系军阀。革命高潮由南向北,由珠江流域迅速席卷到长江流域。
④革命有四个突出特点:a、四个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全力(规模大)进行革命;b、中共直接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此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没有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c、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并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北代战争,这是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所无法比拟的;d、大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上述四点足以说明这是一场国民大革命。
⑤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势力的瓦解破坏和蒋汪叛变革命以及中共的右倾妥协,北伐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但又出现了充当中外反动势力代理工具的蒋介石集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民主革命任务仍未完成,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编辑本段]2、怎样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编辑本段]3、全面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两大历史成果:①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主要表现在: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冯玉祥倾向革命,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孙中山北上,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兴起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造成的有利革命形势,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条件。②使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它基本上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两大军阀集团,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编辑本段]4、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②战略部署的正确。
③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④工农群众支持响应,大力支援。
⑤北伐军政治思想工作出色。
⑥冯玉祥北方响应。
⑦苏联的帮助。
[编辑本段]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既有理论上的失误,也有策略方针上的失误,具体而言:
①在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上,鼓吹“二次革命论”,否认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陈独秀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幼稚,农民阶级保守,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势力,。而资产阶级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和主导力量,因此,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共三大上,他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认为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当然领导。
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把中国的民主革命仍然看成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放弃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放弃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陈独秀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投降主义政策,认为只有采取退让的方针,才可以表明共产党人没有夺取权力的企图,使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领导人放心,国共合作不致破裂。实际上,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正是利用陈独秀的妥协退让,不断削弱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作好了发动突然袭击的一切准备。
③在农民问题上,否认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陈独秀对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提出种种限制,反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指责农民运动,从而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同盟军。
④在武装问题上,忽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不懂得掌握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极力限制工农武装,当蒋、汪叛变革命时,中共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编辑本段]6、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地半封建的中国。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斗争予头都指向帝国主义扶植的代理人。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帝国主义干涉、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以及革命派的软弱妥协造成的。
⑤意义相同----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③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主要依靠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④斗争对象不同: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
⑤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编辑本段]7、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①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实际上是为蒋介石涂脂抹粉、麻痹革命人民。蒋介石叛变后,他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②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