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秋天的雨,冬天的雪的古诗

各位同志们,帮帮忙啊~~~要快!好的有追加!!!

我只有冬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孟郊《苦寒吟》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元稹《南秦雪》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唐】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淮海对雪赠傅霭
【唐】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海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山亭夏日
【唐】高骈(pián)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dào)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作者小传】:

高骈(pián),字千里,唐代著名武将、诗人。

【注释】:

1. 水精帘:又作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2.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意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

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

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诗,主要是捕捉夏日凉快的一面,在炎夏或者烦闷气躁时读来倍感清凉安详。作者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绿树荫浓、池塘倒影,这些景象都可消除暑气,让人的心很自然的平静下来,如果再看到微风轻拂水晶帘,吹动满庭花香,那么就更能感觉出夏日的可爱,而不觉得它的漫长与闷热了。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

诗的第三句中“水精帘动”是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chè);微风吹来,水光潋(liàn)滟(yàn),碧波粼粼(lín),这一景象,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美妙而逼真,多美啊!
第2个回答  2009-11-23
1.冬尽今宵促,
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2.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3.秋月扬明恽,
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4.南邻更可念,
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5.鸣笙起秋风,
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
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
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第3个回答  2009-11-23
《山行》
第4个回答  2009-11-23
z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