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征四郎不是日本大将吗?为什么只是个师团长?

日本的战犯板垣征四郎在日本参谋部任高官,为什么在平型关有个板垣师团?他只个师团长?
这与日本军事制度有关吗?
了解了它,才能打倒它,为了早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请大家帮我回答

板垣征四郎于1937年(昭和12年)3月1日 - 1938年(昭和13年)5月25日担任第五师团师团长,军衔中将
所以那时候第五师团自然是叫板垣师团

他是1939年之后才升任大本营总参谋长,那时候第五师团已经是今村均中将当师团长了,所以1939年的板垣师团应该叫今村师团才对
旧日军各军阶担当的职位如下:大将为方面军司令官、中将为军司令官・师团长、少将为旅团长、中将・少将为各种学校长,大佐为歩兵连队长、中佐为骑兵・战车连队长、少佐为大队长、中佐・少佐为飞行战队长,大尉・古参中尉为中队长、中尉・少尉为小队长・连队旗手,军曹・伍长为分队长。
板垣升了大将,所以自然不会留在师团里

只不过平型关大捷太有名了,而且第五师团参加完徐州会战以后就被打散并编入南洋战线不再在中国大陆作战
所以提到第五师团的时候一般总是以板垣师团代称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6
不是一个人啊!
只是姓一个姓罢了,没啥子关系,就跟日本人姓佐藤的占了人口总数的30%多,其中很多人没关系,都是明治时期瞎起的!
第2个回答  2009-11-27
任师团长的时候在前————-
第3个回答  2021-01-22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板垣晋升大将是1941年7月7日,到朝鲜当朝鲜大军的司令时的事(在那之前板垣已经不在第五师团任职了)。板垣师团(第五师团)出名是在1937年在山西作战时,当时板垣还是师团长(还不是“大将”)。
板垣师团在进攻太原时,在太原偏北的忻口,以区区两万兵力牵制了我们二十多万军队(守卫太原的主力都在这里了),而在太原东面的另一部日军(二十师团)得以轻松的突破我们相对薄弱的东部防线直抵太原城下(这样一来忻口防御就没意义了)。致使我整条防线溃败。板垣在当时是立了大功的(主动进攻十余倍的敌人,而且“敌人”还是有准备、有驻垒的,这个很需要勇气。但是我还要说“去死吧”鬼子!)。
至于日本军官在战争时期频繁调动岗位,以至于让我们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我想是这样:
二战时,特别是后期,日本的军政府中都是少壮派当权。他们多是由中层军官(佐官)升上来的,很多都是以前的军部、参谋本部的参谋(这帮家伙在战争其间升得很快就像坐“火箭”)。
像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他们都有当参谋的经历。当时日本的很多野战部队高级将领也都有从“参谋”到“高级参谋”甚至到“参谋长”,然后再放外任到野战部队当主官的经历,当然反过来的也有,就是从野战部队调到参谋本部当幕僚,还有一些就是不断的来回调,比如:东条,甚至有一些从本部调动到“大军”去当幕僚,比如:石原。当时日本军队这种内、外调动,如果不是军衔有变化的时候,只能看成是平级调动。
日本这么频繁的调动军官有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军阀的出现,防止某一军阀对某支部队控制力过强(拥兵自重)。几百年的幕府时代已经让日本天皇很是“PP”了,日本天皇绝不允许那种情况再出现。所以日本的这套制度很像我们西汉时的样子,军队主官大多是出征前临时任命,完事后就回来当幕僚。日本到大队一级以下的兵源都是一个县出来的老乡,再往上就是哪儿的兵都有了,特别是军官,联队以上的军官和士兵之间很少有老乡关系,而且高级军官得经常轮换。这不像我们内战时期,一个人可以在一支部队里从班长一直升到军长。一支部队里大家都是老乡都很熟悉。如果日本像我们内战时这样的制度,日本天皇要“怕怕”的吐白沫了 ^0^。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