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健康方面的常识问题是被大众误解扭曲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9-02
1. 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但是就日常生活的剂量来说, 基本无法达成:

举例一:
海鲜,尤其是虾,砷的含量比较高。特别是当今海水和海鲜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海水里和海鲜里砷的含量也相对比以前高。因为海鲜里含有的砷为五价砷,人食用 后是无毒的。但是,如果将海鲜与维生素C一起食用,因为后者具有还原作用,会将五价砷转变成三价砷(三氧化二砷),而三价砷就是砒霜,是有毒的。
举例二:
西红柿螃蟹同食会产生剧毒 专家证实确有其事: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2/09-06/4164974.shtml

2. 其中内容存在争议, 而媒体使用误导性语气, 标题较易使人产生恐慌:

举例一:
网曝超市购物小票致癌 专家称勤洗手伤口勿接触: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208/t20120802_7303993.htm
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可以参考如下问题:
「超市小票所用热敏纸含有能致癌的双酚 A」的新闻,所说属实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22853

3. 指代含糊不清或者不分情况一概而论:

举例一:
孕妇为什么不能喝可乐? 网上有人传,碳酸饮料里含有色素,防腐剂,过量的糖份。容易造成孕妇的血糖过高,很可能造成流产。除可乐以外的所有碳酸饮料都含有苯甲酸钠,苯是有毒的物质。对母亲及胎儿都不好。
可乐虽然没有苯甲酸钠,却有磷酸和咖啡因。磷酸容易抢走人体的钙质,对胎儿的发育不好。 如果孕妇每天摄取超过150毫克的咖啡因,不仅损害自身健康,还会增加孩子先天性头痛、心脏病、体重不足等疾病的发病率,形成巨大的威胁。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03216

这些需要因人或者因体质而异的事情(主要体现在食物摄入或者某种营养素摄入)却被一概而论, 不能说不科学, 但至少很容易被误解.
4. 结论正确, 但是由于为了使大家听懂, 使用不严谨的解释, 被误认为是"伪科学"

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但是很容易被群众抓住把柄.

举例一:
中科院的教授说煮菜时过早地放盐和酱油可以让氯化钠的氯挥发出去,只剩下钠。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24831

这个专家在微博和各大网站上被吐槽多次, 实在是有点冤枉. 如果看过视频的话就知道, 他其实想表达氯离子与其他离子结合, 而不是产生氯气挥发出去, 况且他的结论也是有道理的, 只是表达方式略有欠妥.

相比之下我个人更喜欢采用更直接而简单粗暴的方式解释, 比如会说"橄榄油在高温下会发生一系列你不知道的反应, 总之使用高温烹饪的话, 橄榄油和其他油的差别并不大", 引出结论即可.

5. 毫无科学依据, 以讹传讹:

最怕的就是这一种, 打着好心的幌子传播谣言, 常见的格式比如:

太可怕了! 赶紧转发给你的亲朋好友! 台湾一女孩上周同时进食了AA和BB, 突然七窍流血暴毙而亡, 专家解释AA和BB在体内会生成剧毒!

美国一名男生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 结果电池突然爆炸, 头部受到重伤! 专家证实XX品牌手机具有安全隐患! 使用XX手机的人注意了!

这种假消息一般只要动手google或者百度一下就能分清真伪, 可惜大部分人只是直接点了转发, 问他们为什么不想证实一下的时候, 他们会说: 反正我不懂! 我只是好心想让别人看到! 说不定是真的!

更夸张的还有各种钓鱼版本, 也被很多无脑人士疯狂转发, 比如:

专家最近证实, 中国人的胃中普遍存在HCl, 是一种腐蚀性的强酸! 中国的食品安全怎么了!

专家研究发现, 中国的饮用水中含有大量一氧化二氢, 过量摄入可引发中毒!

权威营养学家建议: 最好不要空腹吃早餐!
.
来自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7216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