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现代文学是剧烈变革的文学

如何认识中国现代文学是剧烈变革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迅速、纷纭的种种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自19世纪末到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数十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有了这个现代化发生期的先导和基础,才有了五四后30年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迅速发展。
20世纪初,满清王朝覆灭,民国初年政坛剧烈动荡,文化领域尚未出现革命性变化。但是,戊戌变法以至辛亥革命前后,在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激烈撞击下,中国社会的震荡日益激烈,中华民族被震惊而奋起,启动了的现代化现代化进程已经不可遏止。在政治领域,激烈的社会变革取代了温和的维新;在经济领域,沿海城市在西方世界殖民过程中开始工业化进程;在社会菱悦,传统的社会秩序考试瓦解;在文化领域,现代文化机制逐步建立,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并由维新走向了革命。文学的政治改良与变革的工具化意识,或者说保持独立审美价值的意识,前所未有地进入了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各种文体的革命使中国文学获得了现代化的出发点,“人”的观念的发现,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创作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着重大的改良与革新。
第一节 “人”的观念与文学史构成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19~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运动与变革,但是,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的确立和对“人”的不断发现。
“人”的发现:人类对自我的发现与认识,也决定了文学的发展。
“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着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和发展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外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开端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已开始了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近代文化的变革:
第一,社会体制对从事文学活动和报刊经营者的基本保障。 第二,报刊、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勃兴。
第三,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第三节 文学观念的变革
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诸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郭沫若在《文学革命之回顾》中说:“文学革命的滥觞应该追溯到满清末年资产阶级意识觉醒的时候。这个滥觞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梁任公”。
“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和他同时的一批有识之士又提倡言文合—,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打下了基础。他的文学观念都服从于“新民”的目的。
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里,各类文体的成绩厚薄不均。在文学史上对现代化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