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国九大石窟艺术技术的源头及路径在哪?

如题所述

石窟是在岩石、山崖上开凿的洞穴,它是一种佛教的建筑形式,以便僧侣修行之用,其起源于佛教的发祥地-印度。

石窟艺术则是石窟当中的精品之作,内有佛、菩萨等造像以及佛本生、佛本行等故事画像。它是佛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取材源于有“佛祖”之称的印度人释迦摩尼。

余秋雨的散文作品《菩提树与洞窟》中提到,释迦摩尼在悟道前一直在山上的岩洞里苦修多年,有一天他离开洞窟来到山下的一棵菩提树下,在此顿悟佛法,而后开始传经讲道,创立佛教,普渡众生。石窟艺术即是“佛祖”这种修行悟道方式的一种演化。

石窟艺术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由印度经中亚,从新疆传入中国,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至西向东,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而逐渐发扬光大;其中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山西的大同石窟以及洛阳的龙门石窟,素有“中国四大石窟”之称。

比如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光有石窟艺术还并不完备。余秋雨的另一篇散文作品《文字外的文明》中就提到了如果脱离文字而单靠美术形式,难以理解其内涵;同样的道理,想要参透佛法真谛还需要研习佛经。

所以,唐朝时期的玄奘法师会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前往天竺,即印度取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佛学,共带回中国经论657部,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6

第一,从佛教中来,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不仅加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文化交流。而石窟艺术恰恰是佛教艺术的一种,自它从古印度传到中原之时,华夏的石窟艺术就得到发展。从石窟中的人物形象来看,其人物的塑造也来自于佛教。

第二,来自于各朝各代对佛教及石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石窟艺术传入中国以后,它就不仅仅是外在艺术的一种模仿,而是当地人根据朝代的特色,经济的发展以及历史人物背景的影响,将石窟艺术发展的一种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石窟艺术受不同朝代的影响,它主要以反应当代人们的生活为主,是现实主义和佛教主义的巧妙结合。

例如甘肃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其色彩的绚丽,人物的鲜明,以及充满汉族特色的服饰无不充满了北魏的朝代特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