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的本科,211起的1800,非211的1400,不过来了以后正好赶上涨工资,一下子就上2000了。话说这个厂里,干了10年的本科好像也就能拿个3000左右(不管你是不是工程师、高工,现在职称和收入不挂钩,就算你两院院士,他们估计都敢让你吃低保)
目前看起来很不错,不过潜力不足。稍微好点的部分无外乎:总装,成套,柴研所,现在总装成套什么的合并到一些了,柴研所工艺处和其它一些部门也合并到一起,改叫技术中心了。下面的那些分厂就不怎么样了,现在三个比较核心的生产分厂:大件,运动件,机械厂(机械厂好像最近又拆分成两部分了),其中大件运动件比较好,机械厂相对差一些。至于什么铸造之类的分厂就更不用提了——都快总厂抛出去自负盈亏了
而且企业不诚信啊,每年招新人的时候,都吹的自己天花乱坠,说什么自己是中船央企,马上要上市了等等......它属于中船不假,不过人家中船总公司是央企,和它什么关系?要上市的是中船重工,又不是河柴重工,人家上市关它什么事情?
这几年厂里从国家那边搞到一些钱,虽然不多,不过也差不多有十亿八亿的。所以表面看起来企业形式一片大好——其实主要是靠国家给输血,这个企业现在的造血能力很差,当然过去更差,前两年刚搞了次资产重组,把一些不良资产给转移了(通俗说法就是在国家的支持下,堂而皇之的公开赖账)。
这两年虽然看这不错,不过和同在洛阳的725所(这两个都是中船重工旗下的)一比,那绝对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举个例子:725去年建了个一个做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分公司,产值规模是15亿/年,这还只是旗下的一个分公司而已。407全厂(也就是曾经的河南柴油机厂、过去的河南柴油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在的河南柴油机重工)去年拼死拼活的干了一年,也就8亿左右的产值,这还在国家给投了几个亿来盖厂房、买设备、搞建设的前提下完成的。
这个企业现在有2个致命问题:
1,缺乏市场竞争力与核心技术。无论是产品质量,自主技术,还是开发能力,这个厂都很差(产品很好,都是德国引进的全套技术,不过国产化以后......说的损点,柴油机试车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向前凑,谁知道会不会再飞出来点什么东西——以前也不是没飞过。)
2,缺乏人力管理与人才培养机制。我在那里的技术部门呆过好几年,明显看得出整个企业缺乏一种团结一致的精神,一些人(主要是一些基层小领导,比如什么科长、工段长之类的)天天都在想方设法的为自己谋利益:先挖公家的墙角,挖不成的话就去剥削下面科员和工人,个别缺大德的一边黑公家一边啃部下。另外一些人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呆在那里混吃等死。我曾经见过一个所谓的技术标兵、劳动模范,好像是设备科搞数控维修的,才20多岁,一年到头都藏在仓库里睡觉玩游戏,就这到了年底居然拿了一堆荣誉和表彰,一看就是三天两头向他科长家跑着送礼的家伙——他们科里天天下车间干活的,无论是学历更高的,还是资历更老的居然都没任何奖励。
如果打算混吃等死的话,说实话这个厂还是不错的,至少我曾经在里面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天天不干活,还是认真钻研业务,收入上几乎都没差别,你能拿多少钱,不在于你干了多少活,也不在于你技术高不高,全凭下面那些小科长们高兴不高兴。有兴趣的话和中基层领导搞搞关系,多陪他们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节假日了再送点东西,说不定很快就能爬上去。
PS:我以前在那个厂里呆的时候,同一个工作,一个大专的来干这活,拿钱居然比我都多,后来换个一个技术员来干,拿钱居然也比我多,一些资历比我还老的,拿钱居然还没我多,收入情况非常混乱。(那时候我早就是工程师了,所以一看这情况,赶快跑吧,高工也别在这评了)
追加一点东西新内容,这几年“河 柴 重 工”更争气了:
2012年产值10亿,库存产品约7亿——属于中船重工二级先进单位。
2013年产值约11亿,库存产品约8亿——尽管如此,仍然能号称盈利4000余万元,而且升级为中船重工一级先进单位(造假造到这个地步,天朝的国防事业真是令人担忧啊)
自2014年起,再次“减员增效”,凡是年满45/55人员,一律下岗回家,平均每人每月发550元生活费,直到退休(所谓平均,就是说不少人其实只能拿到450元)——当然了,这些倒霉的肯定都是工人,对于那些有关系的,有职位的,另当别论(要么能拿个4,5000,要么干脆继续留下混日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