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犯人斩首行刑图 古代斩首为什么选择秋后问斩

如题所述

秋后问斩
1、简单来说就是古人比较迷信认为老天是万物主宰,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2、汉代的董仲舒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如果违背天意,就会招致灾异,受到上天的惩罚。从此,“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此后被沿用,直到清末。也有例外,比如唐、宋律规定:从立春到秋分,除犯恶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杀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

3、这里的秋后指的是秋分以后。

4、还有午时三刻的意思差不多。一说中午时分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在此时处死的犯人,连鬼都做不了;另一说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