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题所述

一、积极营造宽松、民 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 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作出积极有效的努力,具体来讲,教师要着重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要放下师者的尊严和长者的架子,把自身置于和学生平等的位置,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尝试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用民 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温和、民 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其次,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在授课的过程中,保持微笑、亲切和蔼,在学生回答问题遭遇卡壳的时候,及时予以鼓励和宽慰,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优秀时,同样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松心情、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最后,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孩子的心灵都是敏感、脆弱的,教师只有对孩子充满关爱,才能使其敞开心扉,才能搭建心灵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教师爱的犹如阳光,会温暖和照耀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阴霾,走进健康的集体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在孩子遭遇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予以开导,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愿意亲近老师,愿意向老师诉说内心的困惑,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古人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讲述的即是这个道理。
二、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语文学科在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中不仅蕴含了大量的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还巧妙塑造了各式各样、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有甘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有心地善良、淳朴敦厚的农民朋友,有乐于助人、热爱学习、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小学生,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不仅会认识到色彩斑斓的世界,了解到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还会被这些高尚、优秀、感人的人物形象所熏陶和感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予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比如在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美好品质。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青年人看鱼、画鱼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者之所以能够敏锐捕捉到如此真实的镜头,都是源于对生活的挚爱。学生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一点,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别人的欣赏、赞美之情,进而发现、体会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心灵得到了净化、情趣得到了提升,同时在人格上还得到了显著完善,可谓一举多得,益处良多。
三、教师可在布置作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布置富有特色的作业,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作业,以此帮助那些学习基础薄弱、自卑的学生,使之慢慢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又或者教师可布置一些具有心理针对性的作文,如《爸爸,我想对您说》《老师,您听我说》等,为学生情绪的发泄和倾诉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他们内心的困扰和不适得到很好的排解;再或者教师还可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一些优秀的书籍,让学生在作品之中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进而得到人格上的熏陶、心灵上的启迪、情操上的感染等。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和人格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通常来讲,对课内语文实践活动,建议教师可多组织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这样既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又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组织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志愿者环保服务”“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组织,增强环保意识和理念,学会贡献爱心、关爱老人等,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收获远比教师反复的语言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能为学生接受,当然在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心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今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此,教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努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