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君王是出了名的节俭?

自古皇帝皆奢华,那么历史上有哪些节俭的皇帝呢?

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古代的皇帝是整个国家之中最权贵的一个人,也是最“不差钱儿”的一个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小的时候我就经常想,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要买什么买什么。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过着一掷千金的日子,他们有时候也会很节俭。

一、汉文帝刘恒

他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无论是穿着还是饮食,都力求节俭。妃子的衣服也不能太过华丽,对墓穴建设要求更是严谨,不允许用金银铜锡来做装饰。

二、隋文帝

提到隋文帝,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他创立了科举制。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伟大的皇帝,日常生活确实非常节俭,史书记载,他穿过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吃饭的时候,每桌也只有一个荤菜,不仅如此,他还把节俭,作为一种美德,令行至全朝上下,为的就是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三、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也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进行了许多改革。当上皇帝之后,身体力行,在保证自身节俭的同时,要求臣子们,也要杜绝奢靡之举,节约粮食和财物。

四、宋太祖赵匡胤

他的女儿魏国公主,经常打扮的非常华丽,然后出入宫廷,宋太祖就指责她,说他这样的举动会引来其它人的模仿,纵使奢靡之风盛行。而且他连自己出行乘坐的轿子,也拒绝用黄金做装饰。

总而言之,历史上崇尚节俭的皇帝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且身为皇帝,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减少朝中奢靡腐败之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9
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当属汉文帝。

汉文帝从小受到母亲薄夫人的教育熏陶,崇尚节俭。他从代国入主汉室的时候,不允许后宫和朝堂增添一件器物。
做了皇帝的他,仍然穿着粗布衣服,即使他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允许穿着使用华丽装束,不允许穿拖地的衣服。他原打算造个露台,找人算了下造价,需百斤黄金,随取消了这个想法。他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个中等家庭的全部财产,做这么台子不值得。

汉文帝不仅要求活着的时候节俭,他同样要求为他建造的陵墓也节俭。陵墓中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都用瓦器,而且陵墓要小,尽可能少给民众添负担。

汉文帝的历史功绩,不在武功,而在恤民。他心中想的都是天下苍生。凶奴背约,他安排良将镇守边陲,不去深入敌境攻打他们,因为担心那样百姓会有伤亡。

汉文帝收养幼孤,抚恤老人,废除肉刑,废除连坐,使无辜之人不再受刑。他尤其是废除诽谤之罪,使百姓能够畅所欲言。汉文帝废除了宫刑,还放出后宫美女,使她们择偶配人。汉文帝处处为百姓着想,为了体恤民情,他还亲自下田陪农民耕种。

即便这样,汉文帝仍很谦虚,临终前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说“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意思是说自己的德性不够,没有帮助百姓做更多的事。

汉文帝一生,没有做轰轰烈烈的事,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却是历代帝王做不到的。他的节俭,他的恤民,不是作秀,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美德。
第2个回答  2019-08-09
我来说一个,并不是特别有名的君王,也不常为人乐道。
大清历代皇帝中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就是道光帝。
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39岁时继承皇位。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道光接手时,大清朝虽然正值衰落,但维持皇家生活正常运作还是绝对不成问题,生性节俭的道光却作出一系列惊人之举,日常饮食起居不要说和其他帝王相比,就连普通富裕百姓都比他过的滋润得多。
在他还是亲王的时候,曾在老爹嘉庆的带领下,回到沈阳瞻仰列祖列宗的遗迹,彻底接受了一次朴素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内心被深深触动的道光一回到北京亲王府,就命人把家里除了床和桌椅之外的家俱摆设全部撤走,从此开始了低碳节能绿色生活。
道光即位后,率先带领发动节俭之风,把每年宫廷开支缩减到二十万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溥仪退位的时候每年还可以领四百万两的生活费,更不要说其他皇帝在位时的开销。
具体到个人衣食方面,道光的衣服一个月一换,龙袍上面经常打着补丁。自己从来不吃御膳房的东西,每天早上四点让太监去外面买烧饼,一吃一整天。皇帝尚且如此,后宫的生活可见有多么悲惨,从上到下长期见不到荤腥,吃一次肉是最大的奢侈。
道光即位初期,就把“万寿节”、“千秋节”都取消了,也就是说自己和皇后不办生日庆典。到了皇后四十岁生日的时候,道光看到后宫人等期盼的眼神,咬咬牙格外开恩,命令御膳房杀了一头猪,给所有参加寿宴的人每人上了一碗肉丁打卤面。
道光生前节俭也就算了,连自己的身后事也不放过,曾两次修建自己的陵寝。原本自己在东陵的陵寝,是按照祖宗的规制修建的,他很不满意,但又不好做大的改建,刚好东陵中途进水,便下令废弃,改在西陵重新修建。那叫一个寒酸,连贵妃的陵寝都不如。弄得后来他儿子咸丰异常尴尬,仿照道光的太寒酸,超过太多又不敢,所以直到死后四年咸丰陵墓都没建成,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建。
道光一生克勤克俭,原本想凭自己以身作则、继而上行下效带动起节俭之风,就可以一挽大清颓势盛世重现,却不知辛苦的只是他自己和他的后宫。
凭良心讲,道光算不上是个“坏皇帝,他勤政图治、克勤克俭,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过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改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
第3个回答  2019-08-09
1、在中国历史上,崇尚节俭,而且毕其生如一日非清代道光皇帝莫属。但史学家们评论道光帝的节俭时,往往带有一些揶揄的色彩。作为一国之君,他节俭过度了,甚至达到荒唐可笑的地步了。

2、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爱新觉罗·绵宁,庙号宣宗。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嘉庆皇帝的次子,其生母是孝淑睿皇后。由于他哥哥早逝,实际上居嫡长子之位。

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初八,他颁布了第一份施政纲领《御制声色货利谕》,表示“百姓足,君孰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于足?”表达了节俭治国的思想理念,并作出如下规定:

一、停止各省进贡水果、蔬菜、药材等土特产。这一切都是民脂民膏。能节省一点,就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况且不远千里送到期北京,运费太贵了,浪费更大。

二、同时不再增建宫殿楼阁。经过康雍乾几代经营,皇室居所已经尽善尽美,除了日常维护就不必再修。如花言巧语,蛊惑圣听,再打增建扩建这个主意,从中饱中私囊的人就是大清万世罪人,将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第4个回答  2019-08-09
历史上节俭的君王很多,以下五位就是出了名的节俭,一起看看吧。
1.周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在位18年,励精图治,克勤克俭,一改北魏以来豪门贵族奢侈糜烂之风。下诏向臣民阐释“政在节财,礼为宁俭” 的道理,纠正民间嫁娶奢靡的不良习俗。他灭掉北齐后, 下令拆除东山、南园、三台等多处廷苑,以及露寝、含仁、云和等处宫殿,把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尽赐贫民。宫中嫔妃不足十人,他自己穿布衣,盖布被,宫室不作任何雕饰,也不用金银玉器。史家评论他说:“善心焦思,克己励精,劳役为士卒之先,居处同匹夫之俭。”
2.陈武帝:陈霸先
陈霸先崇尚节俭朴素,反对奢侈贪婪。《资治通鉴·陈纪》评价他说:“临敌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衣不重彩,后宫嫔妃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正因为如此,其“隆功茂德光于天下焉” !
3.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道光还未登基时,有次跟随父皇回沈阳祭祖,看到祖父简朴的生活环境,回到北京就把自己房间除了床桌意外的家具全部搬走。以示节俭。登基后,这样的生活作风更是得到了发扬。道光不仅要求自己节俭,还推而广之。向大臣阐明奢侈浪费之风的危害,提倡勤俭节约的做法。果然,在他的要求下,臣子们群呼相应,连肉都少吃了。
4.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生活方面崇祯皇帝还是一个苦行僧般的皇帝,衣服、裤子、袜子只要是破了,就去找人打补丁,而打补丁的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崇祯皇帝自己的老婆周皇后。崇祯皇帝平时走路不是很快,不是因为他的身体有病还是其他的,只是因为他里面的衣服都是破的,一旦走路快了,破衣服就会露出来。堂堂大明朝的天子,过的如此节俭,也是令人唏嘘。
5.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在位23年,治国崇尚节俭。他从不增益宫室苑囿, 一次拟建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百金,乃中等人家十户之产,数目并不大,但汉文帝却以过奢而作罢。他一生只穿粗质料衣服,为了省料, 嫔妃衣服不准拖地,蚊帐严禁绣花。秦始皇修豪华陵墓调集72 万民工,而文帝则下诏,建墓只能用“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 。其后景帝继文帝轻徭薄赋、待己节俭之风,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景之治” 的盛世,为后人所称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