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如题所述

人品重如山,人品如何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老子曾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常言道,习惯见修养,细节见人心。

一个人的人品,往往藏在这些生活中相处的小细节里。

从小事中见人心,从细节中见人品。

01

借钱见人品。

借钱能让我们看清一个人是否靠得住。

就像三毛说的:“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钱像一个镜子,可以照见人心,看见人品。

钱钟书曾感慨:“借钱前是朋友,借钱后是大爷,还了钱便是恩人。”

钱让我们看到人情冷暖,也看清了一个人的人品。

生活中,很多关系的结束,不是因为时间,也不是因为距离,而是因为钱。

多少人,他向你借钱的时候,他跟你谈交情;你让他还钱的时候,他又把这份交情抛的一干二净。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借钱的态度,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一个人的人品好坏,答案就藏在这一来一往,一借一还的过程中。

我曾有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有日他打电话给我,说急需钱,让我借给他一些。

我马上转了些钱给他。

但是钱借出去以后,他不再同我联系了,偶尔找他闲聊,他总是躲躲闪闪,不愿多说。

我怕这钱打水漂,于是旁敲侧击问他钱的事,谁知他把我电话删了。

不得不说,钱品就是人品。

林语堂24岁时,前往美国留学,一开始,求学尚且顺利,有助学金,倒不必担心钱的事。

谁知读了一年后,助学金突然被听停,对于当时的林语堂来说,这会让他无法求学。

他无奈写信求助了当时在北大的胡适:“能否请尊兄作保借贷1000美元,待回国归还。”

信发出后不久,林语便收到汇款,胡适回复:“这是你以后到北大的预支款,学成回国后,会回北大工作。”

因为有了这1000美元,林语堂顺利毕业。

学成回国后,林语堂心里始终惦念胡适的这份情谊,信守承诺去了北大当教师。

钱不能衡量一切,却可以帮我们看清很多东西。

无论是借钱,还是还钱,都是每个成年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大学的时候,周雅婷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境却十分困难。

从大一入学的时候,她就开始为钱发愁。

即便这种情况下,在听到同学詹妮有困难的时候,她还是咬牙借了500元钱给詹妮。

后来她缺钱。

知道詹妮能领到3000元的助学金后,周雅婷决定上门要钱。

而此时的詹妮却完全没有还钱的意思。

一开始想要装糊涂敷衍过去:“我没还你吗?我好像已经还了呀。”

被揭穿以后又推三阻四,整日躲着周雅婷,就是不提还钱的事。

后来被逼得恼羞成怒以后,还一脸委屈地大声质问她:“你怎么这样?我说了会还就会还,但要过几天,不就是500块钱吗,你至于这样羞辱吗?”

事情传开后,主动借钱的周雅婷却被人们认定成咄咄逼人的恶人。

钱品好的人,人品不会差;反之,钱品差的人,人品则会大打折扣。

一个信守承诺,主动还钱的人,一定拥有一个好人品。

02

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在他的言语中就会有所体现。

有句话: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意思是:言语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思想,文字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判断出是君子还是小人。

说话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如何。

人品越好的人,越会好好说话,让人舒服;相反,那些人品越差的人,越喜欢说些令人生厌的话。

因为一己之利、一己之私而上升到人格攻击,故意诬陷中伤他人的人,更是人品低下的表现。

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狮子从河边走过。

正在河边喝水的狐狸对旁边的乌鸦说:“瞧,你看到没有,刚才走过去的那只狮子,别看它模样威猛高大,却曾经败在一只小小的蚊子手里。

所以,这种人啊,就是特外强中干的那种,特没出息。”

就在狐狸喋喋不休时,乌鸦想:“你今天在我面前说狮子的坏话,说不定明天就会在狮子面前说我一身黑衣,是最不吉利的东西。”

一想到这里,乌鸦就飞走了。

每一次巧言令色的背后,实则都是在消耗自己的人品。

人品好的人,往往不会在别人的背后议论别人。

一个人品好的人,他是从来不会说看不起别人的话的,相反,他会去鼓励别人,立志成才,鼓励别人走过低谷,鼓励别人别被困难与挫折击退。

《增广贤文》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良言能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暖阳;而伤人的话就像刀子,直插心脏,让人痛不欲生。

人品差的人,习惯把别人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时夹枪带棒,贬低别人突出自己。

一个人品好的人,在与人交往时,话不会说绝,会给对方留个台阶。

而有些人说话只顾自己心里的感受,不管别人心里乐不乐意。

他把自己的感受放在最高处,而把别人的感受放在最低处,别人听着她的话,开不开心,愉不愉快,都与他无关。

这种人是人品不好的人,他总是把自己当作中心,说到别人的痛处,毫不遮掩别人说的他的痛处,却总是易怒。

著名诗人本·琼森也曾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说话之道,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之道。

一言一行,皆是人品。

有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夸夸而谈,吹嘘自己,但这并不能成为爱说大话、说空话的理由。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

说空话虽然不需要成本,但消耗的是自己的人品。

“狼来了”喊多了,你将在人群寸步难行。

就像德莱塞说的那样:

“人品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人品好的人,他们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从不轻易向别人许诺。

从来不会言而无信,说话骗人,他们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他们自己说过的话,一定算数,坚守自己的原则,兑现自己的承诺,句句有实话,事事能做到。

凡事只会空口许诺,全然不顾诺言的人,人品必然不好。

03

吃相,最见一个人的人品。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是绕不开吃饭这件事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吃饭看似是件小事,实则却能窥出众生百态。

从吃相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吃相能见品相。

作家贾平凹说:人一旦到了餐桌上,在高人眼中,就已然一丝不挂。

吃饭,是日常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也正是在饭桌这个方寸之地,众生相显露无疑。

饭局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吃相。

而一个人的吃相里,往往藏着其做人的根本。

餐桌推杯换盏中,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饭桌上的事情虽小,却能够从中窥见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

吃一顿饭,识一个人。

无论平时隐藏得多么好的人,在吃饭的过程中,无不原形毕露。

有一次和新同事去吃饭。吃饭的时候,他按照个人口味,选了一家他喜欢的饭馆。

点餐时,也完全没有询问旁人的喜好,从头到尾都将菜单霸占在自己手里。

每一道菜上来,他都是第一个去夹,只要是尝了感觉还不错的就一个劲往自己碗里装,简直堆成了一座山。

而对于不喜欢的菜,就满盘乱翻、挑挑拣拣,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还总喜欢拿筷子对着人指来指去,边吃边大声说话,唾沫横飞,还将骨头残渣吐得满桌都是。

如此吃相,看得人胃口全无,整顿饭下来,氛围满是尴尬。

很多时候,餐桌上的作风,就是一个人人品的缩影。

吃饭时只顾自己,行为举止粗鲁,毫无风度,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通常也自私自利。

一粥一饭,一碗一筷,虽是小事,却能照出一个人的人品。

《礼记》中有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请客吃饭,讲究的是礼尚往来。

蹭吃蹭喝,爱占便宜的人,人品也不会好。

有些人爱贪小便宜,吃饭从不买单从不回请,还精于算计。

电视剧《二十不惑》中,段家宝在追星的路上,认识了同样追星的小冰,两人十分投缘,成为了“好朋友”。

段家宝家境优渥,对待朋友一直慷慨大方,不但送给小冰一个昂贵的见面礼,甚至还时常请她吃饭,送她各种礼物。

没想到,小冰却觉得段家宝人傻钱多,表面与她交心,背后却想着占她的便宜。

小冰时不时就邀请段家宝去吃饭、唱歌,每一次聚会的钱都是段家宝出,还理直气壮地让段家宝买演唱会的票。

更过分的是,有一次,小冰招呼一大群朋友去KTV,让朋友们大吃大喝,一副自己请客的样子,实际是想慷他人之慨,占段家宝的便宜。

好在最终,段家宝认清了小冰的虚伪嘴脸,两人从此形同陌路。

吃饭爱占便宜看似不是什么大错,却体现了他们内心的贫乏。

在他们眼中,朋友只是牟利的工具,而自己的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一旦你失去了可以利用的意义,他必会抽身而退,翻脸不认人。

餐桌上,最重要的是吃得尽兴,聊得舒服。

然而,也总有一些人,在酒足饭饱之后,管不住嘴,喜欢把别人的私生活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原本好好的饭局,被那些管不住嘴的人打扰,成了是非之地,令人厌烦。

饭桌上,吃没有吃相,无视他人,只图自己享受的人,人品不会好。

常言道:“吃品见人品,餐桌见三观。”

饭桌上,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对待餐桌同伴的行为以及餐桌上的礼仪,无时无刻不在暴露一个人的教养和人品。

与人吃饭,也是与人交往。可以通过吃相,来看一个人的品行好坏。

人品好的人,吃饭得体,考虑他人感受。

相反,人品不好的人,吃饭狼吞虎咽,点菜任由自己发挥,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