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苏格拉底

如题所述

希腊时期有两个城邦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斯巴达,一个是雅典。而苏格拉底就出生在雅典的一个平民家庭中。

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很崇高的地位,但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所有的关于他的思想的著作都是由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著,很像春秋时期的孔子。苏格拉底的死是一件十分令人心痛的事,当时雅典城邦实行所谓的“民主”制度,而苏格拉底就是被那些愚蠢的贵族投票投死的。

关于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我想通过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个是关于文艺的现实基础,另一个是关于文艺的社会功用。最后还会专门讨论一下苏格拉底的美学观点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不同。当然,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举一些文艺作品的例子来展示给大家。

1、 文艺的现实基础

所谓文艺的现实基础,即文艺作品的产生源自哪里。

苏格拉底父亲是一位手艺人,专门从事雕刻工作。苏格拉底早年继承过他父亲的手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苏格拉底也算是一位艺术工作者。

当时很多人认为艺术就是模仿自然,但苏格拉底有更深层次的见解,他认为“艺术不应该奴隶似的临摹自然,而应在自然形体中选择出一些要素,去构成一个极美的整体。因此,他认为艺术家刻画出来的人物可以比原来的真人物更美。”(朱光潜《西方美学史》p37)

这里所说的模仿自然,并不局限于自然风景,包括人物、生活都包含于自然这个概念。

遗憾的是,西方古代好像并没有对苏格拉底这个美学论点作进一步的发展。苏格拉底虽然提出了艺术不应该机械的模仿自然,但还是以模仿自然作为基础,所以古代西方的绘画、雕刻都是在力求真实的基础上表现人物。这种真实让艺术作品充满了严肃,与中国古代绘画相比,缺少了诸多趣味。

2、文艺的社会功用

苏格拉底认为美就是有用,他认为一个艺术作品是否美,就在于它是否有用。如果它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是美的。如果有害,那么就丑。

但是同一件东西在不同的场合,有用的也可能变得无用。譬如矛和盾,只有当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时,这两件东西才是有用的,才是美的。而矛若是用来防守,很显然它就是无用的,就不是美的。

由此,苏格拉底得出了美的相对性,即美不是一件事物的绝对属性,它是依赖于人的意志存在的。一件事物在某些时候是美的,在某些时候也可能不是美的。

3、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差异

苏格拉底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的存在是绝对的,而苏格拉底认为美是相对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只与事物的“数”有关,只要这个事物的“数”是和谐的,那么它就是美的。他们也致力于寻找这种和谐,“黄金分割”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围巾诗人认为,这种绝对的观点是不严谨的,你觉得“黄金分割”美,我可能觉得它不美。用数学标准来衡量一件事物美的属性,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苏格拉底从效用出发,得出了美的相对性。围巾诗人认为,美确实是相对的,但一件事物美不美,与其效用的联系不大。当然,后面我们还会谈到关于事物的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苏格拉底关于事物效用的说法,是关于事物的善,而非事物的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